这样就配合了分进合击的战略部署,顺利形成合围赫图阿拉的局面。”卞杨平重点强调了计划的心理威慑作用。
“甲阵阵长,你的看法。”
“将军,如果集中兵力以一路人马开进。则奴尔哈赤可以放弃后方,倾巢而出,对我军进行伏击和迎击,在与占据地利的敌人展开野战,我军取胜更加没有把握。”甲阵阵长卞炳辉说道。
“乙阵阵长,你认为如何。”
“将军,我大明四路军中有北路、西路、南路三路军距离赫图阿拉很近,可以很快开到指定位置,对后金形成极大的压力。”乙阵阵长卞大用说道。
“丙阵阵长,你有什么看法。”
“将军,若从纯粹的攻城角度来说,以四路合围为宜,这可以使我军的火炮发挥优势。”丙阵阵长卞悦锋说了一点。
“丁阵阵长,你的观点。”
“将军,杨经略出兵时间选择在二月末三月初之时,属于早chun。经过一个冬天的坐吃山空,这个季节是游牧民族最衰弱的时节,一旦发生战争,后金的后勤很成问题。
何况下雪可以阻止骑兵前进的速度,不利于后金。此外雪天也可以麻痹对方,使敌人疏于防守,正是发兵偷袭的好机会。”丁阵阵长卞章辉强调了季节带来的影响问题。
“好,我想请三位画一横的军官站起来。”
杜月生看见三位军官站起来,分别是第二参谋卞名宗,第三参谋卞少根,火炮教官卞吉贤。
“好,坐下,说说你们的理由和主要判断的观点。”
“将军,我首先是从奴酋的角度来看问题,奴酋征战三十五年,要令奴酋坐以待毙,除非是在摧毁建奴的实际战力或者未战心理已经垮掉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其次,从这几个月我观察北路军得出的判断和抚顺清河会战的实际情况,断定我大明军队已不如建奴军,就是杨镐也说,所调之兵,仅仅马林所部经过了挑选。
因此,必须集中兵力,一路进击,或能获胜。”卞名宗强调自己是从奴尔哈赤的角度看问题的。
“将军,首先我对敌我双方的战力判断与第二参谋一致,其次我大明真有四十七万军队,是可以分四路围剿建奴,那么,每路军可少则近十万,主力一路多可至二十万。
然而我北路军至多不超过两万五千人,基本可以断定我军不超过十二万人。
建奴军队我个人判断在六至七万人,野战战力估计为我军的两倍上下,因此建奴军队对每一路军拥有至少三四倍以上的战力优势。因此,只有集中兵力或可相当。”卞少根补充了自己的意见。
“将军,首先我也认为建奴战力在我军之上。其次,据我所知,南路、东路进军路径的地形都是山路,这种地形非常有利于阻击和迟滞我军进攻,即使两路军队有十万人,若让我来指挥,有一万人加上火炮火药,足矣抵挡进攻。”火炮教官卞吉贤认为有两路军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杜月生看到,反对的人都已经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其他人不是赞成就是中立,最主要的军官也已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好,三位军官都说的很好,从特定的角度来看,赞同分进合击的也有一定道理。
我就做比较长的分析和总结。
下面我就谈谈我反对的理由,一切进行战争计划的前提是估敌,不进行对敌人战力的估计,然后比较敌我双方战力,否则,战争计划是站不稳脚根的。
我的看法是后金军强于我军,抚顺和清河已经证明了我的看法,从抚顺会战来看,一比二,守对攻,后金的损失只有我军的三四分之一。
从清河战役来判断,我军守城,兵力有建奴的三分之一,结果是虽然建奴和我军损失了相当的兵力,但我军仍然失败,因此我估计建奴的战力已经在我军之上。
本次杨经略制定的作战计划实际上是分三路,按计划西路军和北路军于三月二日在二道关会合,然后围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希望在赫图阿拉围歼后金军队。
这个计划本身出发点就有很大问题。这个计划的第一目标是什么?赫图阿拉?奴尔哈赤?后金军队?杨经略并没有说明,但我认为,杨经略希望应该是三者合一的,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功成名就,享誉海内外。
然而我个人认为,我军的第一目标是后金军队。原因是对于敌人力量来说,那些东西最重要,无非是后金军队、后金汗奴尔哈赤、后金都城赫图阿拉、后金领土、后金民众五项?
我认为第一项最为重要,理由是第一项没了,后面四项也就没有力量,因此也就不重要了。
其他四项没了,虽是重大损失,当然领土和民众不能长期丢失,否则军队就会逐渐失去力量,但只要拥有军队,都城领土民众三项还是可以夺回。
因此我们的主要作战目标就会是摧毁敌人力量,敌人力量的核心就是军队,因此主要目标变成打垮后金军队。
再结合兵力和地形等因素来分析,四十七万,全是杨镐恐吓奴尔哈赤之辞,反作用就是一旦失败,脸面何在?
分进合击是不可饶恕的错误,集中力量一路进攻敌人,我军或许还有获胜的机会,这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任何分散兵力的理由都必须建立在敌人力量的核心是什么和对敌我双方军队战力的判断基础上。”
“其次,我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场双方军队主力之间的会战,这应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生死存亡之战,这就决定了双方不得不,使出吃nǎi的力气来赢得胜利。
那我们有没有全力以赴,答案是没有的,辽阳和广宁有不少兵守卫,全辽东估计至少可以抽调一些兵力出来,不管其他地方的,单说辽阳,将军队布署在这里,没有什么作用。
我把驻守辽阳的军队称为战略预备队,其任务是应付意外情况,主力会战涉及到全局,战略预备队的作用就很小。
如果说在战术上兵力的逐次使用,总是使决定胜负的时刻推后,那么在战略上,同时使用兵力的准则却几乎总是,使主力决战在行动一开始就进行的。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