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无言以对。
这真是个笨公主!养不教,父之过,汉灵帝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啊。一心和朝臣斗法,全部心思都在小儿子身上,对大儿子和女儿的关爱远远不够。
孙策招招手,将长公主叫过来,拍拍她因兴奋而有些发烫的脸。“你别兴奋过早,你弟弟可不是你,傻乎乎的。想让他接受,总得先说服他,让他相信这不是骗他吧。”
刘和觉得有理,点头如小鸡啄米。“那你说,怎么才能说服他,让他相信?”
孙策重新趴在榻上,指了指自己的背。刘和心领神会,跨坐在孙策腰上,继续按摩。孙策为她出谋划策,该如何劝天子禅让。他本人并不抱希望,但闲着也是闲着,聊聊也没什么坏处。毕竟是亲兄妹,又是世上仅剩的血亲,刘和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挂念天子的。如果能给天子留一条活路,她肯定乐意。就算不成,他努力过了,也算对得起刘和。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考虑相关的问题。限于目前的技术条件,建立一个全球一统的帝国不太现实,不管他怎么鼓励人实事求是,研究技术,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在他的有生之年肯定看不到。按照既有的历史经验来看,从以伽利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史开端,到十八世纪的日不落帝国成形,大概需要三百年。
既然如此,将一些人送出去,让他们自生自灭,或者散叶开花,未尝不是一个选择。这些人中不乏枭雄比如天子,对付那些还没开化的蛮子应该不成问题。
“你向蔡大家学绘艺之外,可曾读一些关于天竺的文章?”
“呃,读了一点点,看不懂。”
“你知道除了西域以西,除了天竺之外,还有哪些国家吗?”
刘和冥思苦想,好一会儿才想起几个。“西域以西安息?条支?”她一连说了几个,孙策也不知道真假,有些名字他也不清楚,不过这并不重要。“没错,西域以西,还有万里江山,那还只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不知道的还有多少,谁能说得清?天下之大,超出你我的想象,何况局限在中原?”
刘和似懂非懂,她对西域之类的认识有限,但她相信孙策,能感觉到孙策的真诚,知道孙策不是在骗她,而是真心想帮她解决这个烦恼。她听得很认真,一边听一边想怎么说服天子弟弟。在孙策身边越久,她越相信天子不是孙策的对手,禅让是最好的结果。如果他肯认命,那就在中原做个富家翁,如果不肯认命,到海外称王也是一个选择,总之都比战死沙场的好。
孙策说着说着,一阵困意上涌,趴在榻上睡着了。听到鼾声,刘和悄悄起身,就在孙策的案前坐下,找出纸笔,开始给天子写信。孙策的案上有很多公文,随手可取,但她却小心翼翼的避开,不看一眼。孙策让她留在这里是对她的信任,她不想辜负这份信任。
何况天子弟弟也说了,她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孙策进驻析县。
析县在均水东岸。均水而上,沿着伏牛山南麓前行,翻越熊耳山西端,即可进入洛水河谷,直抵弘农郡的卢氏县。由卢氏县向东,沿洛水东行,可直抵洛阳,往北越枯纵山,则可通陕县。虽然不怎么方便,不合适大军行动,却也是由南阳进入弘农的要道,出奇兵的必经之地。
至于向西的武关道就更不用说了,一直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特殊时期,双方都安排了大量的细作、斥候打探消息,孙策还没进入析县,征发的士卒、民伕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无数身影出没于崇山峻岭之间,传递着真真假假的消息。相互之间的争斗在所难免,不少人无声无息的消失了,谁也不知道他们是生是死。
随着孙策的到来,形势迅速向江东军倾斜。在装备和训练都优势明显的江东军斥候面前,不论是西凉军的斥候还是朝廷的斥候都不是对手,活动范围受到了挤压,消息的代价也迅速攀升。
董越对此怨声载道。与孙策为敌并非他的本意,现在却要他承受代价。他是客军,而且是名声不佳的西凉军,不受本地人欢迎,培养几个熟悉地形的斥候不容易,现在伤亡惨重,不到半个月就损失了几十人,比他这几年的损失还多,他非常肉疼。一见到匆匆赶回的李儒,他就忍不住抱怨起来。
李儒也很着急,却不好说什么。他也反对贾诩投机,却不能在董越等人面前说贾诩的不是。董越等人都是粗人,没有贾诩居中调度,他们迟早会被孙策各个击破,只有团结起来才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他安抚董越说,这只是暂时的困难,克服一下,文和也是为了大家的利益着想。如果只为他自己,他哪儿不能去?就算投靠孙策,他也是堪与郭嘉比肩的谋士,根本不用担心富贵。
董越很信服李儒,见李儒维护贾诩,这才勉强接受。但他还是对李儒说,蒋干本来要娶我女儿,聘礼里有三万石海盐,那可是价值三千万的巨款,现在全没了,就算是为了大局着想,损失也不能让我一个人背吧。你得让贾文和补偿我,要不然我绝不答应。
李儒哭笑不得。这董越真是榆木脑袋。他只看到三万石海盐值钱,却不知道这本来就是孙策离间他们的手段。就算没有贾诩这件事,董越要想拿到这三万石海盐也不是容易的事。可是现在说这些都没用,他只能答应和贾诩商量,尽量补偿他的损失。
李儒年老体衰,承受不起来回奔波。他在函谷关停了下来,让董越派人通知贾诩。贾诩也早有准备,很快赶到了函谷关。对董越的报怨,他根本没放在心上,让董越派人加强卢氏县城的防务,卢氏以南就不用管了。你派斥候到析县干什么,真打算和吴王为敌?你女儿还想不想嫁人了?
董越背后对贾诩一肚子意见,当着贾诩面却不敢吭声,只得捏鼻子认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几句话灭了董越,贾诩来到李儒的房间,一看李儒苍白憔悴的面容,一声轻叹。
“辛苦先生了。”
李儒摆摆手,示意贾诩在床边坐下。“文和,你究竟想干什么?”
贾诩的心情也很沉重。他完全没料到孙策的反应会如此激烈,直接向他宣战了,甚至还驱逐了李儒。形势可能失控,他不敢掉以轻心,接到李儒的消息后,他就日夜兼程赶了过来。
“先生觉得吴王的实力足以应付三面围攻?”
“文和,你该去南阳看一看的。”
话不投机,两人相顾无言,气氛有些压抑,就连守在外面的胡车儿、毌丘兴都感觉到了,连大气都不敢出。过了一会儿,李儒主动让步,伸出手,握住贾诩。
“文和,我知道,你不是普通人,不会轻信道听途说。这自然是一个优点,可凡事有利有弊,有时候这种自信也会变成自负,让你做出错误的判断。”
贾诩反手握住李儒的手。几个月没见,李儒更加虚弱,几乎是皮包骨头,手心又湿又冷,感觉不到一点热度。千里奔波,对他的健康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先生教训得是。”贾诩强笑道。
“你是不是觉得,吴王纵使重工商,四处屯田,也无法解决大军的粮食供应,难以持久?”
贾诩点点头,沉声道:“我估算了一下吴王治下屯田的数量,核算了人口,算来算去,还是觉得他支撑不了太久。重工商可以迅速增加财税,却无法增加粮食的总量,反倒有可能因为从事末业的人口太多,增加粮食的消耗。三面受敌,大量征发壮丁从军,千里转输,势必会造成劳力不足,良田抛荒。先生,我并不是怀疑吴王的英明,我只是担心他太年轻了,这几年又太走得太顺利,有骄兵之患。”
贾诩说着,从袖子里取出一份文书,递给李儒。“这是我这几年收集的数据,虽不够精细,多少能说明一些问题。此外,我通过杨阜等人了解到一些秘书台收集的情报,与我的结论相差无几。”
李儒接过文书,却没有看。他清楚贾诩的为人,也相信他收集的数据是准确的。他本人也一直有这样的疑问他在南阳的见闻而言也可以佐证贾诩的判断,荆州、豫州都没有太多的余粮可用,唯一的例外是扬州。可是扬州原本基础薄弱,这几年虽然有所发展,并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就常理而言,贾诩的分析是对的。可是他犯了一个错:孙策这几年的成就已经说明,他是一个不能按常理推测的人。也许是自负,也许是习惯,贾诩一直没有面对这个事实。
“文和,你喜欢对弈,可曾遇到过对手?”
贾诩眼神微闪,沉吟片刻。“先生说的是什么样的对手?”
“冯翊山子道、王九真。”
“没有。”贾诩摇摇头。“先生与他们手谈过?”
李儒点点头。“文和,你我皆是中人,学而有术,看下愚很容易,看上智却很难。你要承认,有些人不学有术,他们的境界不是你我能想象的。”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