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公子无双 正文 第174章 大三元之殿试状元

作者/司马匪鉴 看小说文学作品上精彩东方文学 https://www.jcdf99.com ,就这么定了!
    在顺天府尹和九门提督带领下,贾琮等上千贡士进了正阳门,这其中自然包括王应麟、张茂才、丌诗轩、戴凤翔、龚鼎慈等几位,午门两侧就是传说中的六科廊房,但是贾琮没机会细看。

    他们进的不是午门中路,午门中路除非皇帝出行等情况,否则绝不开启,而是由东、西两路进。

    进了皇家宫殿,意气风发的贡士们安静了,包括贾琮也是,白玉桥栏,碧绿溪水,金砖琉璃,宽阔,恢宏,台阶层层而上,错落有致的宫殿群、太监、守卫晃得人找不着北,因有官兵护送,他们畅通无阻地到达了仁华殿大门外。

    仁华殿位于大明宫以南,属于大顺紫禁城的中轴线,明末战乱后建立,耗资百万,丹陛之下,上千举人垂手肃立,提督九门步兵巡捕五营统领杨提督站在考生前面,出示一枚空心的银印:“董府尹,请验证虎符。皇宫重地,不可马虎。”

    “杨提督请签收。”董安国不苟言笑地也把一枚银印放进空心之处,两枚银印竟然天衣无缝地重合了,呈现出完整的猛虎形象。

    杨提督点头道:“是大殿外考?还是东西两庑?不是阁臣们临时请示吗?”

    “钦天监说今儿有雨,龙虎交汇,是吉象,改在东西两庑考。”一个身穿品服的司礼监秉笔过来说。

    “下官等遵命。”两人如圣上亲临似的拜过,杨提督问:“刘公公打文书房回来?”

    那刘秉笔笑呵呵道:“六部、通政司的司务厅、六科、都察院的文书房都走了一遭,九边防务重要,中原的灾荒、水患,也耽误不得呀。”

    杨提督、董府尹陪笑不言,皆知皇帝似有重用官宦之意,等刘秉笔走了,他们一人麾下负责一庑,护送考生入座,董府尹道:“仇都尉怎么不见?内城防治,是杨大人和都尉大人的职责。”

    杨提督摇头不解,但已有揣测:“恐怕圣上会亲临,仇都尉调大汉将军去了,董府尹交接完了,就守在外头,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上千书生,也大意不得……”

    正说着,突然仁华殿左门传来鼓乐响动,须臾,旗牌、斧钺、刺绣龙凤的卤簿仪仗开道,中间的八抬龙辇,抬出一位九五至尊来,杨提督、董府尹赶忙提袍、头顶地的下跪。

    鸿胪寺、教坊司乐工们的出行奏乐,动天彻地,传遍整座场院,守卫官兵、太监们都跪满了,贾琮等上千贡士,好歹都是四书五经读出来的,骚动几秒,立马屈膝跪满。

    司礼监掌印太监戴权喊了一声:“兴!”

    众人起立,戴权再喊:“拜!三叩首!”

    众人再次跪下磕头三次,戴权再喊:“兴!拜!三叩首!”

    “兴!拜!三叩首!”

    灰头土脸地行了三拜九叩大礼,贾琮暗骂不已,这时戴权喊了“礼毕,乐止”,众人都是垂头默立,没有谁敢抬头正视龙辇上的皇帝。

    雍乐皇帝的声音传来了:“科举取仕,乃国家伦才大典,朕,奉天承运之圣君,教化万民,尊于孔门之下,以安四海、平宇内。忻忻于礼贤下士,切切于子民衣食,是故,遽然放下奏折,亟传口谕,不哓哓于科道,尔等乃我朝将来之新科后进,或有出将入相,或有一方父母,或有封疆大吏。朕不苦于辛劳,亲临仁华,殿外场院,未免风吹日晒,传读卷大臣与朕躬上仁华殿,诸贡士于殿内大考,一应监临、巡视、防卫等官,丹陛候命。”

    杨提督、董府尹、仇都尉等恭恭敬敬地称颂“吾皇英明,礼贤下士”,贾琮等贡士,自始至终,都没见上皇帝的面。

    ……

    既然雍乐皇帝临时做主来当主考官,张分宜等八位读卷大臣,也只能称赞一声,在仁华殿侧陪考。

    那些钦天监果然有些门道,未几便下雨,大雨弥漫了整座宫殿,还起雾了,斯景看来仙境一般。钦天监的所有人,都是世代学习天文、星象,皇帝凌承嗣不至于事事相信,但是今日所奏的“龙虎交汇,大吉”,他还是深信不疑的。

    皇帝下令写一篇策论,五百字合格,上不封顶,内容竟是敏锐地涉及了“藩王”、“乐籍”、“马政”等等军国大事,考验贡士们文采、史学功底的时刻到了。

    等杂役太监们搬完桌凳,一千多名贡士鸦雀无声地入座,围绕仁华殿一圈,座无虚席,贾琮分到了大殿西南角落的临窗号数。

    风声呼啸着,雨点哗啦啦击打丹陛,董府尹、仇都尉、杨提督面面相觑,愁眉苦脸,不过做官做到了现在,这点耐心他们还是有的。

    雕龙主座上的雍乐皇帝站起来,看看张分宜垂头侍立在侧,他在上面来回踱步,整个大殿,上千人呼吸,然而除了风声雨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再看看前后左右的十名御前侍卫,有一等侍卫、三品补服六名,二等侍卫、四品补服两名,三等侍卫、五品补服两名,这些都是忠心耿耿、精挑细选出来的,雍乐皇帝心安不少。

    贾琮酝酿半个时辰,铺开红格纸,提起蘸墨的毛笔,习惯了写馆阁体的他,就要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地按格式写“欧体赵面”的书法,突然看到作为八名读卷大臣之一的秦业,不悦地看了一眼他的手,贾琮才醒悟过来:“差点忘了,殿试不能用馆阁体,要用楷书……”

    贾琮也被这沉重的气氛感染到了一些,毕竟,皇家的仪仗、乐声、守卫不会都是拿出来摆设的,其中有震慑人心的作用。

    这不是乱吹,总督巡抚见了这仪仗,也得腿软,贾琮不像有些贡士一样晕过去,就算镇定了。

    主座上的人,是全天下权力最大的男人,一言,可以决人生死,一言,也能让人飞黄腾达,鹏程万里。

    “藩王之祸,史书昭昭,此不可以不警醒也。有明一代,明太祖朱元璋令藩王分等世袭,亲王嫡长子为王世子,长孙为世孙,冠服一品。诸子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为长孙,冠服二品。诸子为镇国将军,从一品,孙辅国将军,从二品。曾孙奉国将军,从三品,四世孙镇国中尉,从四品,五世孙辅国中尉,从五品,六世孙以下奉国中尉,从六品。比之七品父母官亦高出一级,《孟子》云: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

    “万历东征倭寇,西平孛拜,南打播州,耗尽太仓银一千余万两!此不能谓之穷兵黩武,亦扬国威哉……然,嘉靖岁入太仓银四五百万,而藩王宗室禄米达八百余万!民有灾荒、有赋税、有服役、有当差……四方支应,而朱家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宗室虐民、杀辜……斑斑血迹不绝于史……唐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幸得我大顺奉天讨伐,出师有名,明之亡,实亡于藩王宗室也!至万历始放出朱氏庶民,不取百姓,各自营生,然为时已晚矣!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能不警醒乎?”

    贾琮学习四书五经之余,翻遍前朝史书,诸如《明史》、《明实录》、《嘉靖以来首辅传》、《明史稿》、《明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经略》……这也是翰林必备的史学功底,而且,拿明朝来说事,借古喻今,托古讽今,也不用担心现在的政治问题。

    准备充分的贾琮,单是“藩王之论”,就洋洋洒洒一万多字,引经据典,鸿篇巨制,史料翔实可靠,不知不觉,考生都已经交卷大半了,他才不慌不忙地开始写关于“乐籍”的策论……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
百度风云榜小说:剑来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龙王传说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贴身高手 真武世界 剑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s://www.jcdf99.com 精彩东方文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说手打文字版来自网络收集,喜欢本书请加入书架,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