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明不南渡 正文 第四百四十七章 何去何从

作者/那日十月十 看小说文学作品上精彩东方文学 https://www.jcdf99.com ,就这么定了!
    没有火炮,应对战车,只能简单粗暴。

    长枪兵飞速奔到战车的面前。

    直接合力将其掀翻。

    掀翻的过程似乎并不困难,战车由于前段做的厚重的木板,加强防御力,而由考虑到便捷性,地盘也不能做的很重。

    这样结果是,战车实际上是头重脚轻的。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只需要施加一个人的侧向拉力,那战车就直接翻倒下来。

    翻倒的战车,想要扶起来,比扶老太太还吃力。

    明军的火铳终于可以找到目标。

    不过现在还不能立刻开火。

    冲上去,不要命般推倒战车的枪兵在这个时候,却和那些柄商议好,趁着吴三桂走了,赶紧撤回宁远,让清虏自个在这玩手推车。

    战车,重步兵,这是八旗兵的利器,不过缺点也很明显,笨重,移动速度像乌龟一样,没有控制技能,留不住人。

    哪怕是明军想要堂而皇之的撤退,八旗兵也只能干看着。

    追,当然可以。

    弓骑兵,或者重步兵上马去追。

    但追过去的结果是,没有掩体的保护下,一次小小的反击就断绝了清虏追击的念头。

    明军终究是成功的退回了宁远。

    前线,鳌拜得知了实情,气的差点一口气没接住,直接挂掉。

    明军突围包围圈的原因,似乎是吴三桂突兀的撤防。

    追责,也必然追到吴三桂的头上。

    从豪格那边过来的援军扑了空,现在的鳌拜,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围剿明军的作战失败了。

    不仅仅是明军最终安然无恙的返回宁远。

    另一方面,是八旗兵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

    孔有德的汉军八旗的正白,正蓝,镶蓝旗三旗被打残的快除旗了。

    满八旗的主力精锐,再次留下了上千尸体。

    关宁军那边的伤亡如何?鳌拜还不知道,吴三桂那家伙,正准备找他事儿呢。

    因为他的突然撤防,让全盘围歼计划泡汤。

    这个账必须要算。

    吴三桂也不想撤防,和清虏的关系恶化。

    但他也不是傻子,自己能在清虏内被封为平西王,不是靠军功,也不是靠他长得帅,完全靠的是他手上数万关宁铁骑。

    这是他能够受到重视的原因。

    在和明军的交火中,吴三桂真的怕了,关宁军的兵源是得不到补充的,打一个少一个,也似乎是清虏乐于见到的。

    直到关宁军完全成不了气候,那他的生命恐怕都难以保证。

    当明军仅仅靠千余人的火力覆盖,完全将关宁军压的不敢出头。

    吴三桂实在难以继续和明军打下去。

    这样的明军,并非辽宁皇帝亲自带领,如果辽宁皇帝从南征返回,亲自率兵出辽东,会有怎么样的结果?

    本来吴三桂就不觉得清虏能够成气候,现在更加对于未来充满迷茫。

    该如何是好?

    吴三桂在率兵绕路撤回辽东的时候,心里在盘算着,摸了摸鼻梁,或许可以试试……

    ……

    鳌拜重伤,终究被送回豪格的主营,对于明廷援军的绞杀,也基本没了希望。

    鳌拜见到豪格之后,就痛斥吴三桂没有遵从军令,必须要严惩。

    但这话说的跟废话一样。

    妈的,如果能严惩的话,早就把吴三桂给干掉,将其关宁军收编进入汉军旗了。

    但,显然不可能,将吴三桂逼反了,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能忽略的过错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最大的敌人仍然是明朝。像关宁军也只等尽可能的安抚,免得他的捣乱。

    “那现在如何?继续围锦州?”肚子都被打烂的鳌拜,倒还是狗住了小命,躺在床上嘴里漏气的说道。

    “那些明军真的是明廷的主力?”豪格看着鳌拜的伤口,有些怀疑的问道。

    “一定是!”鳌拜很确信。

    他和明军从天启年打到现在,有这样战斗力的明军,也只有那浑河血战中的戚家军,和白杆兵才能如此强力。

    不过和前两支部队不同的是。

    前者依靠的是严谨的纪律和过人的勇气,但这支明军的强大之处在于,他们火力实在太猛了。

    猛的过分,八旗重步兵,甚至那以火器著称的汉军旗否被完全按着打。

    战损比高到可怕的地步。

    不完全统计的总伤亡在万人以上,但明军本身却仍然保持着完全的编制。

    想想都感觉恐怖。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
百度风云榜小说:剑来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龙王传说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贴身高手 真武世界 剑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s://www.jcdf99.com 精彩东方文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说手打文字版来自网络收集,喜欢本书请加入书架,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