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原始时代 正文 第459章 夏与蝉2/2

作者/珩毅 看小说文学作品上精彩东方文学 https://www.jcdf99.com ,就这么定了!
    即将成立的国家的国号已经被苏焱定下,夏,即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苏焱为夏王。

    “夏”实际上来源于一种昆虫蝉。

    蝉在夏天是最常见一种昆虫,作为夏天的特征之一,确实可以用蝉来表示夏天。

    甲骨文的“春”字表示草出生的样子,“秋”是庄家成熟的样子,“冬”是枝果折落的样子,“夏”是蝉的意思。

    表示四季的,都是用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来表达的,具体到夏,就是在夏天里叫着的知了,这也符合我们所说的蝉鸣夏的意思。

    蝉是昆虫,却能蜕变、转生,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神秘现象,无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不断,在早于夏朝的一些考古遗址中就发现了很多玉蝉或蝉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蝉象征着高洁,餐风饮露、居高鸣远,不会被世间的污浊和尔虞我诈所侵染。

    古代文人墨客对蝉的评价很高,曹植写蝉赋对蝉进行了高度赞扬,唐朝大书法家虞世南,也有首诗蝉表现蝉的高风亮节,“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诗别载“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启以蝉形的夏字作为国号,大概正是看中蝉代表这些神秘而美好的意义,哪个君王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延绵不绝、世代永存、居高鸣远呢?

    当然,这些都是推断,反正苏焱是想着自己建立的夏国能够延绵不绝、世代永存、居高鸣远。

    距离建国时间还有一个半月,即秋季第一天,整个龙部落都在为此而忙碌,实际上也没有多少需要忙碌的地方,从龙部落转变成夏国,大概只是称呼上的转变,真正需要变化的地方并不多。

    龙部落说是部落,其实和其他部落有很大不同之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龙部落是由多个氏族组成的,这些氏族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个小一些的部落,大家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更大的部落,也可以将这个称呼换成联盟或者国家,只不过国家的意义要比部落和联盟更突出一些。

    部落实际上就是一个以血脉为纽带的大家庭,大家一起吃饭一起狩猎,大部分事情都放在一起,整个部落施行的是公有制,族人几乎没有什么私人物品,所有收获要归公,然后再按照功劳或者地位发放。

    蛇部落时期就属于部落,但是到蛇部落和虎部落联合成立龙部落后,龙部落其实就是国家的雏形,苏焱一点一点将这个国家完善,即使还是龙部落的称呼,实际上已经和最初的国家体制没有什么区别。

    “国”本义指疆域,地域,繁体字写作“”,一个国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拥有固定的领地。

    龙部落目前接触到的统治体制只有那么三种,部落,联盟,阵营。

    部落,即以血脉为纽带的大家庭;联盟,即多个地位平等的部落的联盟;阵营,即一个宗主部落和多个附属部落组成的统治体制。

    部落有小有大,小的部落人口可能不足一百,大的部落人口有数千甚至上万,联盟和阵营的人口都能够达到上万,无论叫法有什么不同,统治体制有什么区别,实际上部落、联盟、阵营三种统治体制最终能够进阶成国家。

    拥有一定的人口基础,拥有明确的疆域范围,拥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拥有强力有效的统治机构综合起来既是国家,龙部落显然是满足了这些条件。

    对其他人来说龙部落的名字该不该无所谓,但是在苏焱心中“部落”是落后的,唯有国家才是才能代表一切。

    夏国即将成立,龙部落内部没有多少事情需要转变,不过对外还是有一些事情需要进行的。

    第一件事就是(第二)熊氏族和(第二)狼氏族的搬家,正好中京城还有足够的空缺,将熊氏族和狼氏族暂时都迁移到中京城来,不到两千人口,即便加上两个氏族的人口,中京城距离原定的一万五千人口还有两千多的差距,在夏国成立前,会将缺口补足。

    目前龙部落的船只足够多,三十三艘甲型船,三艘乙型船,实际上这些年来一共建造三十四甲型船,有一艘倾覆了。

    在夏国成立前后,龙部落所有的船只都将放弃对外贸易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派出两支船队将熊氏族和狼氏族迁移到中京城来,在苏焱一家搬到中京城前一个月,两支船队就已经出发,预计最多二十天时间,两个氏族就会入住中京城。

    第二件事情比较简单,但非常重要,就是邀请龙部落与之交易接触过的部落来参加开国大典。

    这件事情已经进行中,派出的迁移熊氏族和狼氏族的船队顺便将这个任务执行,不过熊氏族和狼氏族都在中京城东方,龙部落还派出一支船队前往中京城西方接客人。

    能够邀请到各个部落的首领最好,即便各个部落的首领不来,也要让部落中地位比较高的人来参加夏国的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是夏国展示自身实力的时刻,规模“宏大”的中京城足以将夏国的强盛表现出来,在开国大典上,苏焱还准备进行一下阅兵。

    史书中有关于“阅兵”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涂山会盟了。

    淮南子原道训中就说,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很高的城墙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其他部落对夏虎视眈眈。

    后来禹当了首领,拆毁城墙,填平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邀请诸侯会盟。

    据说在大会上,禹手下的人手持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表示对南方部落首领的隆重欢迎,而前来会盟的氏族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器和丝绸一类的贵重物品,表示对禹的臣服。

    涂山会盟中,尽管禹没有发一兵一卒,但他的武力展示足以威慑诸侯,从而“化干戈为玉帛”,禹的行为,实际上也就是“阅兵”的雏形。

    另有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在孟津举行大规模的“观兵”,同时宣称伐纣,要替天行道,此后,武王亲率大军,东渡孟津,与商朝军队决战于牧野,重挫殷纣王主力部队,奠定了周朝立国的基础。

    从这可以看出,此时,“观兵”作为一种检阅部队、震慑百姓或敌人的军事手段,已经开始被有意识地,有计划地使用。

    观兵即阅兵,苏焱想要进行一次两千人到三千人规模的大阅兵,参加阅兵的战士皆是成年男性族人,以此来让众部落感受夏国的强大,让更多的部落加入到夏国来。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
百度风云榜小说:剑来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龙王传说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贴身高手 真武世界 剑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s://www.jcdf99.com 精彩东方文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说手打文字版来自网络收集,喜欢本书请加入书架,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