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开国君主,265-290年在位。司马懿孙,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4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帝位,国号晋。对于司马炎的评价总结起来就是前明后暗,司马炎即位前期能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后期则热衷于安逸享乐,以致荒淫无度,君臣赛富。如果说这些问题都不算是动摇西晋王朝国本的话,那么在继承人问题上,则完完全全是司马炎的锅,任何人都无法替他洗白,司马炎处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立了太子司马衷为帝,这是司马炎最大的败笔!
很多人都说司马衷是个白痴,是个傻子,但是我对这一点不敢苟同。我一直认为,司马衷跟《阿甘正传》里面的阿甘是同一个类型,智力水平相差不大,均在70左右。所谓的史书,只是古人想让我们看到的历史面目,那么,真正的历史面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结合《晋书》《资治通鉴》《魏书》综合来看的话,就会发现,无论是唐人修的晋书还是宋人写的资治通鉴,亦或是北齐人所写的魏书,除了魏书,资治通鉴跟晋书都没有明确记载司马衷的白痴事迹。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在在精神病学概念中
白痴(Idiocy)属于智力缺陷(Mental Deficiency)中最重的一类。白痴患者多伴有其他生理异常,如头颅形态异常,头或肢体与躯体的比例畸形等;大多数不能说话,只能发出一些表达其情绪的原始呼号,也不能理解别人言语的意义;感觉迟钝,对普通的物理性危险(如车辆、火等)不知道躲避。
痴愚(Imbecile)是较白痴症状稍轻的一类,也常伴有身体异常或畸形,情绪幼稚,能学会言语,但有的吐词不清,词汇贫乏;经教育、训练后,可能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读短的句子,叫出普通常用物品的名称,但理解力极差,对数的概念十分模糊。痴愚与白痴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知道躲避普通的物理危险。
愚鲁(Moron)是智力缺陷中最轻的一类,一般无身体畸形,言语发育较好,但发展较正常儿童为晚,运用日常生活词汇一般无困难,但对抽象概念性词汇掌握极少;虽然感觉器官完好,但知觉不灵敏,理解周围事务很迟钝,缺乏主见而意志薄弱,易于为人所引诱或利用;可能有正常的情绪反映,不过常限于一些原始的简单情感,而且只能用直率而粗野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三类患者中,白痴与痴愚的生育力很低,愚鲁的生育力接近正常。
除去以上的一些症状外,在临床上还常采用智力测验来辅助诊断,一般规定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在20以下者为白痴,20~50者为痴愚,50~70者为愚鲁。注意,阿甘的智商水平是75.
我们这里综合分析五点。
一、阅读和书写能力
二、对外界环境的感受及表达方式:
三、对权力的行使及其限度:
四、生育能力:
五、在外界环境变化时通过语言所表现的心理活动:
一、阅读和书写能力:
1:司马衷在回答司马炎的考题时,是由张泓起草,然后由司马衷抄写给的。
2:杨骏在发现司马亮准备讨伐他的时候,亲自拿出了司马衷的手诏。
3:贾南风在诓骗楚王,汝南王,卫瓘的时候用的就是司马衷亲手写密诏。
把这些史料信息联系起来,可以看到司马衷既拥有不错的书写能力,也能阅读较为复杂的文字材料。
二、对外界环境的感受及表达方式:
1:西晋开国元老陈骞死的时候,惠帝望着棺材痛哭流涕。
2:建武元年的时候,惠帝到了司马氏发源地温县,拜见帝陵,惠帝丢了鞋子,只好穿侍从的鞋子,还感谢侍从,留下了眼泪,左右侍从皆唏嘘不已。
3:惠帝到了长安,在旧的殿堂里面议事参政,哀感流涕。
说明他对外界事物有一定的感受能力和相应的表达方式。而当外界环境改变时,惠帝也会随之改变自己的举动。
1:张方带着骑兵三千、以阳燧青盖车奉迎惠帝。正要拜谒的时候,惠帝躬下身子制止了张方。2:惠帝后来被张方劫至长安,河间王带着步骑三万,迎于霸上。司马颙前拜谒,惠帝下车止之。
这两件事都发生于建武元年(公元304年),当时惠帝已在位十多年,受人之拜是礼所当然的印象应已深印在脑中,能作出止人之拜的举动,不能说不是出于对形势变化的认识。?
三、对权力的行使及其限度:
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惠帝,名义上执掌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实际上他能行使多大的权力则要作具体的分析。
1:在贾后的唆使下,惠帝作诏废杨骏的时候,杨骏的外甥散骑常侍段广跪在司马衷跟前痛苦道:‘杨骏孤公无子,岂有反理,愿陛下审之!’惠帝不说话。我觉得惠帝不回答段广的话,不能理解为他痴呆毫无反应,而这恰好是说明了他对此事的态度。他是默认贾南风去扳倒杨骏扳倒杨氏一族的,虽然这事情或多或少有贾南风在背后的煽动。
2: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赵王篡位的时候,司马威过来抢夺惠帝手中的玉玺,二人在抢夺中掰伤了惠帝的手指,后来,赵王败亡,惠帝反正,曰:‘阿皮捩吾指,夺吾玺绶,不可不杀。’
阿皮,司马威小字也。于是诛威。”
但在更多的问题上则是惠帝并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使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如在杨太后的问题上就是一例。惠帝在贾后指使的群臣压力下步步退让,反映出惠帝虽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但又受制于人,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如在张方强迫惠帝迁都长安的问题上,惠帝的反应也是虽不情愿,但终究为别人所左右。?
四、生育能力:
据史书记载,惠帝有子女数人,愍怀太子系谢夫人所生,贾后亦生河东、临海、始平公主和哀献皇女。且贾后为太子妃时,“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晋武帝欲废黜贾妃,赵粲以“贾妃年少,妒是妇人之情耳”来加以劝解,则妾所怀显系惠帝之子女无疑。由此可知,惠帝不仅有生育能力,而且还绝不能算低下。
五、在外界环境变化时通过语言所表现的心理活动:
1:在惠帝统治的后期,变故迭起,战乱不停,惠帝本人也屡遭凶险,从惠帝与卢志的问答中表现出惠帝对局势的变化是颇为关心的,此外还可看到惠帝对数字是有一定概念的,他看到护卫侍从数目的急剧减少而发问,卢志则告以“贼去邺尚八十里”,使惠帝能明了当时的形势从而决心赴洛阳。
2:惠帝经历中最危险的一次是在荡阴之战中,这里就有那几句经典的话语,帝曰:‘吾吏也,勿害之。’众曰:‘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斩之,血污帝袂。将洗之,帝曰:‘嵇侍中血,勿洗也。’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到在飞矢交前的情况下,惠帝仍能表达他自己的心愿,不过由于他的权力已为太弟的命令所剥夺,故未能救下嵇绍。但他对此事仍耿耿于怀,事后坚持不许洗溅有嵇绍血迹的帝衣,显见是包含着很深的感情。而带有如此之深感情的话,又不是别人所能代言的。
而且,把惠帝由荡阴迎到邺城的,正是撰写《四王起事》的卢綝的叔父卢志,卢綝本人当时也在邺城,因此这段记载的来源是相当直接的。那么,能试想这句话是出自一个白痴之口吗?对此,胡三省首先提出疑问,在《通鉴》记载这件事后注曰:“孰谓帝为戆愚哉!”近代吕思勉先生亦认为此句话“绝不类痴騃人语。
虽然,以上所引的都不是医生的临床检查记录,而只是史学家的记载,并且有些是第二手甚至三手、四手的记载,故此其中难免有些夸大或与事实有偏离之处,但将这些记载综合起来,还是可以对惠帝其人得出一个大致的印象:
有阅读和书写较为复杂的文字资料的能力;
有语言能力,而且辞汇尚不能算很贫乏;
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感受不很迟钝,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这些事物变化对自己的影响,并可通过语言或其它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对自己的权力有一定的认识,并可在某种程度上行使这权力,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惠帝不能坚持己见,往往屈从于别人的意志;
具有生育能力;
对数字有一定的概念等。
在目前所见的史料中没有关于惠帝身体畸形的记载,因此,是否可以姑且认为他没有明显的身体畸形,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惠帝显然不是白痴,也不是痴愚,而只能归入愚鲁一类,在某些方面,如阅读与书写的能力,辞汇量及对外界事物变化的反应速度上,表明其在愚鲁中尚属于较好的一部分。
现在,我们对惠帝的智力程度有个大致的了解,就易于理解其被立为太子并能继承帝位的原因了。愚鲁在智力缺陷中算是最轻的一类,其个体差异性很大,轻病人已接近于正常人。司马炎对惠帝的认识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而武帝由于受自己主观意愿的影响及前述一些因素的干扰,对惠帝智力的估价又高于其实际程度,我认为这是理解惠帝得以继位的症结所在。
应该指出的是,对象惠帝这样智力水平的人的正确了解,并非一件易事,不仅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不易作到,在医学发达的现代国家,对于患者亲属来讲,也仍然是不容易的。
司马炎在生前已安排了辅佐惠帝进行统治的大臣,希图造成一种各方面力量相互拮抗的均衡状态,以免大权旁落。由于权力分散,任何一方打破均衡的企图,都必须会受到其它各方的制约。但是,由于惠帝完全缺乏治理国家的能力,只能成为一个受人摆布的傀儡,这种最高权力的虚悬,导致了各方都无休止地追求最高权力,从而形成了均衡的建立与打破,再建立与再打破的循环状态。因为各方面都不占有压倒对方的优势,所以借助外力来打破这种权势均衡就是理所当然的选择。这引起了潜在民族矛盾的爆发,在权势均衡被打破的同时,民族间的均衡制约也被打破了,使得中国历史上揭开了五胡十六国的一页。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