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第185章 改造针盘

作者/战国萧烟 看小说文学作品上精彩东方文学 https://www.jcdf99.com ,就这么定了!
    除了练军,还有好多事情需要准备,后勤供应尤为重要。

    百艘船,七八千人,一路下南洋,去西洋,少则两年,多则三年五年,全员吃喝就是大问题,为安全计,所有粮食全部要自带,以免遇到危机时,难以应付。还有药材、辅食、蔬菜、肉类等等,都需要一一提前采购到足够数量。

    潮起潮落,光阴流转,时间转眼就到九月下旬。

    十天前,郭青已经将宣威军所需的最后一批粮食和咸菜运来昌国,江恺给他结算钱款后,杨丛义又跟他签了一纸关于回易船队后勤物资供应的契约,将回易船队八千五百人后勤供应,除军资军械外,全部交给他采购。为确保海生活所需物资一样不少,杨丛义还给他请来了不少老水手,尽量帮他补全物资清单。

    关于是否跟船供应,二人做过一番沟通后,发现无法确定,郭青则即刻离开昌国,去采购物资运往泉州。至于采购花费,杨丛义预先支付三万贯,其他后勤费用要等物资运到泉州港,再找回易副使汤鷽领取。

    明州地处杭州湾口,是钱塘江入海口,航运发达,商贸繁荣,往来于明州、高丽与倭国之间的商船很多,自然也是造船大港。

    杨丛义从泉州带着战船回到昌国后,就立即去明州二十艘两千料海船,可以新造,也可以是下海三年以内的旧船翻新。从要求交货的时间来说,一个半月造新船肯定不够,若收购旧船翻新,时间就绰绰有余。

    造船之事确定之后,杨丛义每隔十天左右就亲自去明州看一次,及时掌握造船进度,又什么事情不能确定,也能及时商讨解决,总体看来,一个半月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在沈缙解决旗语问题之后,杨丛义再次找到他,跟他讨论针盘问题。不管是战船还是海船,虽然都已经用针盘,但都比较简陋,就是一根指针,再加一个装水的碗,指示的方向并不是很准确,不教营指挥等各级军官和舵手识别和使用,他们基本不会。

    杨丛义拿出一张草图,放在桌,指着草图道:“沈兄请看,我以为可以把针盘做成这样,圆盘中部凹陷如碗状,四周对称标刻东南西北四个大方向,两个方向之间再分出六个刻度,如此一来,磁针指示的方向就更加精确,发现船有小幅度偏转,就能及时调整,海夜晚四周漆黑一片,船队在海航行一旦偏离方向就十分危险,特别是到了南洋以后,远离大陆,一旦晚看不见前船,后船方向偏离,没有跟船队,就很有可能迷失在海,大海广阔无边,运气不好,甚至会永远迷失。”

    沈缙把草图拿过来仔细看了看,道:“杨兄说的有理,之前我也有这样的顾虑,也有改改针盘的想法,只是没有想到太好的办法。这个改法很好,拿到针盘之后,只要看得懂针盘就能辨得明方向。只是根据杨兄这个草图来看,制作起来怕是有些麻烦,中间凹陷,四周刻二十个刻度都还好说,针盘加盖子却不容易。”

    杨丛义笑道:“沈兄想多了,我虽想在针盘加盖子以后指针也能看得清楚,但现在是不可能的,等从西洋回来,或许才有可能。现在我只是想,在不用针盘的时候给它装盖子,保持里面的水不会漏出来,磁针也不用拿出来,等需要看方向时直接打开盖子,不需要再倒水进去,不需要再翻磁针,能如此就行,应当不难吧。”

    沈缙看着草图思索片刻,然后道:“还是有些难度,针盘加盖不漏水,这样的针盘用起来是很方便,但做起来怕是很难做成。陶瓷的肯定不行,若不另外保存磁针,不小心摔碎针盘,磁针很可能随之丢失。除非都做成木头的,但木头泡水时间长了会腐烂,也不能保存长久。”

    杨丛义道:“木头的就很好,船一直泡在水里都没事,针盘用个三五年也没问题,不需要一个针盘用几十年,若有需要,多刷几遍桐油,也能在一定程度防水、防腐蚀。就用木头制作一批,沈兄以为如何?”

    沈缙想想也别无他法,只能用木头一试,便问道:“木头制作也可以,但不知杨兄想要制作几个?”

    杨丛义笑道:“多多益善,至少需要两百个。”

    一听这话,沈缙当即一惊,颇有压力,这是精细活,做出一个来都难,两百个如何做的出来,真要制作这么多,待在昌国,待在明州肯定不行,略一思索之后,回道:“那我得回临安一趟找木工手艺精湛的工匠帮忙,看能不能做出两百个来。”

    杨丛义道:“可以,针盘对船队来说十分重要,要是真能做出来这样的针盘,那就太好了。回临安请人制作,少不得有些花销,我给你一千贯,争取在十月下旬,船队离开前带两百个新的针盘去泉州,一定要记得时间,在船队离开前到泉州。”

    沈缙收起草图,笑道:“杨兄放心,这点事我还是可以办好。”

    杨丛义笑道:“自然难不住沈兄,只是临安繁华,就怕沈兄回到临安就忘记了我等,忘记了宣威军。”

    沈缙道:“杨兄大可放心,临安已经留不住我。船队离开前,必定去泉州再见杨兄!”

    杨丛义笑道:“这就好,等一切准备完毕,我们一起出海。沈兄准备何时回临安?”

    沈缙道:“时间不多,我明天就走。”

    杨丛义道:“我写封信,沈兄明天替我带回临安,带到保民坊回易督造处,交给那里的值守人。”

    沈缙一口应承下来。

    回临安路途较远,有些情况很紧急,必须早些将信传回去。杨丛义从泉州带来的那匹马,自然就要借给沈缙,好让他早些回去,做好针盘再早些到泉州。

    从泉州离开前,杨丛义就将海船战船督造进度报给临安的黄大人,请他也早日做好来泉州的准备,最好能在十月中旬赶来泉州,最迟不能超过十月下旬,否则冬季风已过,船队下南洋就不太容易。

    如今宣威军练了四五个月,有一定的战斗力。同时,泉州海船应当已经大部分造好,回易督造处采购的物资也应该已经运到泉州,陆续入港,巨量的商品物资需要人守护,而宣威军建立的职责就是保护回易船队,因此,宣威军需要马调去泉州。

    驻守军队调动,需要朝廷下达调令,杨丛义自然无权申请调动宣威军,他需要写信给黄大人,黄大人作为宣威军统领,他来做这件事正合适,只有办好调动宣威军的各种手续,杨丛义拿到调令,宣威军才能离开昌国,开赴泉州,不然就只能在昌国待着。

    其实调令应该早些申请,现在已经是九月下旬,明州离临安也有好几百里,快马一来一去路就要四五天,再加办理调令所需的时间,等调令送来昌国县,也应该是半个月以后。

    杨丛义在昌国,不用想也知道此时泉州很需要人,一千二百多万贯钱的契约商品物资,要在两个月内运到泉州,还有大量的官窑、织锦院物资也要运去泉州,三个港口需要多少人力,根本无法想象,他不知此时汤鷽在泉州到底是一副如何狼狈的模样,就算有他爹带来的人帮忙,但想来也轻松不到哪里去。

    给黄大人的书信写好,交给沈缙带走之后,杨丛义找到赵安商量了一番,他打算用五艘海船先送一部分后备军去泉州,协助维护港口秩序。

    宣威军训练正在关键的时候,一旦把船调走,就直接打乱他和教导团制定的训练计划,船一少,训练会严重滞后,直接影响宣威军战力,不利于出海回易护航。

    赵安这么说也有道理,带过来的船本来就不多,海训练时间又少,再把船撤走五艘,海训练任务怕是更难完成。

    无奈,杨丛义也只得放弃,希望汤鷽能坚持半个月,等明州造船厂的海船造好,就能立即把后备军全部带去泉州,到时候既有劳力,又有巡防保卫港口的力量。

    九月底,杨丛义去了一趟明州,又去看了造船厂,他们已经买到二十艘海船,从外观颜色看,其中有六艘算是新船,刚出厂下水不久。新船不需要经过太大的翻修,只进行了简单的检查修补,这六艘船直接被杨丛义带回昌国,当作训练船。

    宣威军全都船练过好久,看船只有限,新军却从没机会到海训练。如今又带回来六艘船,自然要开始对新军进行一番训练,让他们提前适应海的颠簸和生活。

    六艘海船,每船乘坐三百名新军,由从泉州带来的舵手和水手操船,绕昌国县主岛一周。有些从来没出过海的新军一天下来,被颠簸的精神全无,但随后几天继续出海,等适应海中颠簸,他们就发现乘船也是一种享受。

    三千五百新军轮流进行桨撸练习,划桨是他们出海以后的主要差事,不能不会。

    此后,用十天时间,每名新军都至少摸过一刻钟的桨撸,划桨这种比较简单的技能,要想掌握并不难,一刻钟足够。

    至此,整个宣威军几乎天天都在海训练,熟悉大海,熟悉战船、海船,时刻做好离开昌国,南下护航的准备。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
百度风云榜小说:剑来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龙王传说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贴身高手 真武世界 剑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s://www.jcdf99.com 精彩东方文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说手打文字版来自网络收集,喜欢本书请加入书架,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