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花月正春风 第六章 一句话“怼”蒙二婶

作者/江庭雪 看小说文学作品上精彩东方文学 https://www.jcdf99.com ,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早晨,张映华起床时,从霜就醒了。两个房间之间的墙,只有下面大概两米多一点的高度,是砌的砖,上面是空的,只有几根木头的柱子撑起来,隔音效果很差。从霜是个对声音很敏感的人,一点响动,都会惊醒她。闹铃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她还是隐约听见了。加上昨晚十点就上床睡觉了,睡到这个时候,其实已经睡醒了。何况从霜从小就不是个爱睡懒觉的人,她的妹妹秋晨,则和她完全相反,每天早晨,非母亲三催四请,一定起不来。

    从霜透过白色的蚊帐,看向窗外,外面的天也不过刚刚亮,这个时候,应该是清晨六点。顾家一大家人里,估计只有她的母亲和奶奶现在起床了。她转头去看睡在旁边的妹妹,秋晨显然睡的很熟,听呼吸都听得出来。

    从霜轻轻坐起来,坐在床边,换好衣服,下床,一手撑着墙,一手拄着竹竿,打算自己单脚跳着出去。

    张映华听到动静,以为是从霜要上厕所,就赶紧进来了,一见从霜都换好衣服了,原本到嘴边的话就吞回去了。

    张映华低声说:“你起来这么早,做什么?“

    从霜笑着说:“我可以帮着烧火,妈妈您就不用灶上灶下忙不停了。“

    张映华:“你不在家,我一个人,还不是要忙过来。要是真的忙不过来,我会叫你爸爸起床的。“

    从霜:“我知道,我的妈妈最能干了。我这不是能搭把手就搭把手嘛,不然不就成了吃闲饭的了。“

    张映华把从霜扶到灶下,等她坐好,才绕到灶台后去,继续给锅里添水。从霜烧洗脸水,张映华就去发煤炭火。

    夏天收了玉米,要把新的玉米芯放到灶上方的隔楼上,原来没烧完的玉米芯就全部堆在煤炭灶的旁边,用来发煤炭火,用玉米芯发煤炭火,比较易燃。当然,还得先用松针引火。发煤炭火也是需要技术的,即便是张映华,发了这么多年的煤炭火,也不是每次都能一发就燃。

    等张映华把煤炭灶的火发好,将要煮的红苕和猪草全部都装进炭锅里,洗脸水已经烧热了。

    顾远山睡到张映华沥米时才起床,还是张映华叫他,他才起床的。不然,估计要睡到吃饭的时候,才起得来。

    他起床洗漱后,张映华就让他烧火,让从霜去休息。从霜也就不客气,由父亲扶自己去了堂屋,继续做昨晚没有写完的英语练习册。

    这些题,几乎都不用思考,从霜直接就能写出答案。但一整本练习册的题量实在不小,所以到吃饭的时候,还有6篇课文的习题没做。

    从霜只把前面7篇课文的习题写在了练习册上,余下的都是写在她以前小学时用过的作业本的背面。她可不想一个月后,回学校去上课时,让教英语的李老师以为她是把练习册上的答案抄上去的。

    张映华炒菜的时候,才叫小女儿起来。

    秋晨睡的时间完全超过了十个小时,可她人小,白天又要走那么远去读书,回来也要上山干活,睡到这时候起来,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睡的太多。

    从霜想了想,没有吭声,还是等妹妹多睡会儿懒觉吧。再过两年,大一点,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吃饭的时候,秋晨不紧不慢,一边吃饭,一边和从霜说话,从霜还没觉得有什么,张映华就不耐烦了,催她赶紧吃了饭,去读书,不要再说话了。

    村里的小学,离从霜家,有大约五里路,而且不是平路,中间要经过好长一段田埂小路。途中要下一个很陡的山坡,再爬一个同样高的山坡。这条路只有天晴的时候,小孩子们上学才会走。下雨天,就走另一条路,那条路比较平一些,不用下山爬山,但要绕一些,路程远一点。一队的学生并不是离学校最远的,最远的是五队的学生,那真的是要翻过一座高山才能到学校读书。所以村里这所小学,并不会实行夏时令冬时令,不管上半年还是下半年,都是早晨九点上课。先上三十分钟的早自习,然后接着上三节课。就到了中午十二点,吃午饭的时间。除了家在学校周围的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都是早晨去学校时,就端一个茶盅或是饭盒,带饭菜到学校,学校有一个负责蒸饭的老人,原本是从霜他们队上的村民,他是五保户,年轻时没结成婚,没有子女,在从霜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为了解决离学校远的学生吃冷菜冷饭的问题,和村里申请,经镇上批准,这个姓张的老人就到学校来当了饮饲员,除了给学生蒸饭,也帮老师蒸饭和炒菜。每年五月一号至十一月前,学校下午一点半上课;其余时候,都是下午一点上课。一二三年级下午只上三节课,四五六年级则要多上一节课。秋晨虽然放学早,但她人小,走路慢,加上放学回家,不用赶时间,经常在路上,和小伙伴走着走着,这里去摘朵野花,那里捉只蚂蚱,每天回到家的时间,都不太固定。现在她还小,回家能干的活有限,所以张映华也不过分约束她。

    秋晨吃了饭,背着书包去上学了。顾远山则挑着箩筐抗着锄头上山去干活。家里就只剩下从霜和张映华。张映华要把猪喂了、碗洗了,才能出门。家里猪多,喂猪都要花上好些时间。

    从霜没有什么可以帮得上忙的,便坐在堂屋门边看书。听见二叔家的狗叫时,她从书里抬起头,便看见她的外婆罗成芳来了。

    “外婆。”从霜大声招呼罗成芳。

    罗成芳手上拿着一截竹竿,一边驱赶狗,一边答应从霜:“哎。”

    从霜:“外婆,快进屋坐。”

    罗成芳进屋:“我听说你的脚摔了,过来看看,究竟有多严重,都不能下地。”

    从霜:“其实也没有很严重,只是医生说不下地,好的快。”

    张映华虽然在忙,但自己的母亲来了,再忙也得先来招呼。她生了从霜之后,慢慢的,就完全是跟着从霜来喊自己的母亲了:“外婆,坐一会儿嘛。”

    她给罗成芳端了张椅子过来,罗成芳却说:“不坐了,家里一堆事情要做。我吃了饭,丢下碗就过来了。我看看,到底摔成什么样了。”

    她一看从霜的脚肿的这样厉害,比她以为的还吓人,忙问:“没有骨折吧?”她对骨折有心里阴影了。她的丈夫,从霜的外公,就是因为被摔骨折了,年龄大了,恢复不过来,后来就一直只能拄拐杖。

    从霜摇头:“没有,只是看着吓人。”

    罗成芳:“你这回来了,学校教的课,你怎么办?“

    “没事,外婆。我把书和练习册都背回来了,您就放心吧,肯定能跟上的。“

    要是换成别的人说这话,罗成芳肯定不信,但从霜说这话,她却是相信的。罗成芳一辈子没上过学,对中学和小学的学习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知道中学读的书更难。但从霜从小成绩就好,小学六年,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罗成芳非常相信她这个外孙女在读书方面的能力。

    “脚没消肿前,就不要安排她干活了。“罗成芳叮嘱女儿:”伤筋动骨一百天。从霜年龄这么小,要是没恢复好,可是影响以后一辈子的事。“

    张映华:“我晓得。“

    罗成芳又问了从霜是怎么摔着的,听从霜说学校会处理那个学生,最后安慰从霜,在学校不要让人欺负了,但也不要轻易和人发生冲突。交待完这些事情,她果真都没有坐一会儿,就赶紧回家了。

    从霜的外公四年前就去逝了,如今她外婆家里,还有四个孩子未成家,五舅舅、六舅舅、七姨、八姨。六舅舅并不在家,远在湖南怀化,很小的时候就去了怀化,从霜的三姨嫁到怀化去了,家中实在困难,外婆也不放心,便把自己最小的儿子送去三女儿家,想着帮女儿一把,起码能干活做事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回来过。从霜都不太记得六舅舅长什么样。三年前,外婆家新修了一座很大的房子,如今,家里刚把修房子的债还完,去年冬天,还完帐,还有余钱,才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从霜能够理解罗成芳恨不得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的心情。她的五舅舅如今还没结婚,俨然成了外婆的一块心病。之前谈了两个对象,从霜对那两个女子的印象都很好,第一个姓杨,从霜管她叫杨三孃,长的很漂亮,性格温柔。本以为可以成的,都谈了两年了,都订过婚了,也不知道五舅舅听了什么人的怂恿,突然嫌弃她不能干,非要退婚,把外婆气得半死。后来这个姓张,人比杨三孃还高一些,长相不如杨三孃漂亮,比较普通,很能干,在家里是老大,早几年,弟弟妹妹都还小时,她是家里的主劳动力。可谈了近一年,眼看要订婚了,从霜的五舅舅不知道又听了谁的挑拨,嫌人家不漂亮,硬是退了婚事。从霜的外婆又巴心巴肝地气一阵。到如今,又相亲了两个对象,也都不中意。按照上一世的结果,五舅舅要成婚,还得好几年后,外婆都去逝了两年多之后,去村里的一户人家里做了倒插门的女婿。如今,已经知道前一世结果的从霜,心里却很矛盾,她在确认自己得到了这次重来的机会后,就下定决心,要改变过去发生的那些不如意的事情,让父母更早地过上宽裕的生活,希望外婆和爷爷奶奶能够比原来长寿。可是,她却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能改变上一世外婆家发生的那些事情,让一切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毕竟,蝴蝶效应,未必都是好的。而且,她的外婆,是一个相当固执的人。她的五舅舅和六舅舅的固执与她的外婆也不相上下。万一她做的事,说的话,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弄巧成拙,可怎么办呢?

    上一世,外婆身体里积压的病,在明年春天插秧时节一下子爆发出来了,外婆觉得自己活不了多少日子了,硬是要叫六舅舅从怀化回来,六舅舅原本在怀化那边谈了一个对象,结果他回来后,那个女孩子也不愿意来这边,两人的事情就告吹了。刚开始,也有人给六舅介绍对象,六舅舅还挺挑剔的,结果好几个没有谈成,后来就没有人再愿意给六舅舅介绍对象了。六舅舅最后娶了一个不太能说清楚话的女孩子。对于那个不太能说清楚话的六舅娘,从霜对她的印象其实很不错,为人挺好的,不像另外两个舅娘那么精明那么凶。可除了为人心地好,那个六舅娘也有很多缺点,很懒,也不爱干净,当然,用从霜的眼光来看,只有二舅娘是比较爱干净的,家里整洁,五舅娘和六舅娘不相上下,家里常年都是乱糟糟的,连扫地,都不会每天都扫。因为六舅舅回来了,五舅舅反而去倒插门,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这本没有什么,但五舅舅娶的那个女子家里,十分穷,还是土墙房,五舅舅去了之后,只好又去挣劳力钱,新修房子。这些,都还不是从霜目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怎么能够说动外婆,让她去大医院做个全身检查,先弄清楚她身体里现在到底潜伏着多少病症。

    从霜自己去说,恐怕是完全行不通的。唯一能够不会引人怀疑又比较可行的做法,大概就是通过自己的母亲去说。可怎么跟母亲提说这件事情,既能让母亲觉得十分严重,又不会让母亲觉得突兀,便成了最大的困难。

    从霜一时之间,也毫无头绪。坐着想了好几种方案,都觉得不行,不知不觉中眉头皱成了川字。

    张映华喂完猪,收拾好家里,准备出门干活,她已经和从霜的奶奶说好了,上午请从霜的奶奶帮忙照看一下,想着跟从霜也说一声,一进堂屋,就看见女儿的眉头紧皱着,连她过来了都不知道,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张映华以为从霜是脚上扭伤的地方痛,忙问:“从霜,是不是碰到脚了?”

    “啊。”从霜这才看见张映华:“没有,我……我在想这道题。”从霜拿起放在高板凳上的英语练习册给母亲看,摚塞过去。

    张映华没有读过书,大字不识几个,对此,她时常会在两个女儿面前说,你们已经很好命了,能够读书。哪像她小时候,家里没钱,学也上不成。

    从霜说到读书上的问题,张映华可就没有什么好的主意了:“我要出门了,你自己在家,当心点。我同你奶奶说过了,她上午应该不会出门,你有什么事,就叫你奶奶。”

    “嗯。”从霜:“我晓得了。”

    张映华出门之后,从霜把英语练习册做完了,又想了一阵,依旧没有想到有什么可行的办法,可以说服父母送外婆去检查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情。主要是她现在是12岁的从霜。如果是22岁的从霜,说这件事,又要容易许多。

    烦心了一阵,从霜发现除了给自己心里添堵,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还不如继续看书。她初中的时候,地理成绩不怎么样。虽然中考的时候,地理不考,初二学完,就结业。但她并不打算重走前一世的老路,去读个中专。既然已经打算将来要上高中,地理就很有必要学好。这次虽然几门正课的书都带回来了,但从霜心里为这些书排的先后顺序,并不是语数外+其他,而是把主要靠背诵的科目放在后面。初中的政治和历史,基本上就是考记忆能力。

    何玉珍喂完猪,洗好衣服,要出门去井边清洗衣服前,准备来跟从霜说一声。走到从霜家堂屋的檐坎上,看见大孙女在看书:“从霜,我要出门去清衣服,你要不要先去解个手?”

    从霜:“嗯。我去解个手吧。”

    何玉珍扶从霜去茅房,从霜解手的时候,何玉珍去看了从霜家几个猪圈里喂的猪,还有圈在草棚里的猪仔:“还是你妈妈喂的猪肯长。”

    从霜:“我们家的圈小些,猪看着显大。”

    “你二婶家的肥猪,比你家的还大半个月,现在根本没有你家的猪肥。”何玉珍对自己那个二媳妇,心里很多感慨,不过比这更重的话,她是不会说的,而且这样的话,也不能让二媳妇听到,否则,不指桑骂槐闹上十天半个月,是不会消停的。对于二媳妇,何玉珍和顾守正都很无语,但媳妇是二儿子自己选的,原先那个对象,她和顾守正都很满意,但顾远宏非要退掉,后来别人介绍了陈小英,陈小英在娘家当姑娘时,也是生产五队里的一把能手,一个大姑娘干农活,顶一个男劳动力。顾远宏满意,她和顾守正作为父母,也没有看出来陈小英有什么毛病,自然不会反对。刚嫁过来时,陈小英还表现的很不错,早晨早起,白天干活也卖力,可惜这样的情况没持续多久,不到三个月,陈小英就开始早晨要睡到吃饭才起来,白天干活也是,总捡最轻松的做,晚上在家,连饭也不帮着做。她和顾守正商量,是不是因为没分家,陈小英觉得家里还有四个弟弟妹妹,所以不愿意好生过日子。便提议分家。当时新的厨房和倒座子已经修起来了,只是还没有修猪圈,于是趁着收完了水稻后,家里有粮,地里也暂时没有那么多农活,顾守正叫了大儿子也来帮忙,三父子一起上自己家山里伐了树,请了挂砖的师傅和何玉珍的大哥和七弟来盖草棚屋顶,在新厨房背面,搭了一个砖木结构的拖水房。拖水房修好之后,便分了家。陈小英显然十分高兴,分了家之后,刚开始还像那么回事,做事很有干劲,像是要发家致富的样子。可惜这勤奋的样子依旧只是三天热度,没过多久就又打回原形了。一个院子里,别人家都沥米了,陈小英才起床。生了女儿顾晓旭之后,陈小英就更懒了。别人是因为做了父母,为了孩子也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她倒好,有点古代封建社会皇宫里的女人的思想,认为自己生了个孩子,很辛苦,很不容易,这种情况到她生了第二个孩子顾冬阳之后,更不得了了。因为从霜是个女儿,当时张映华和顾远山还没有要二胎,她生的顾冬阳是个男孩,便是顾家的长孙。何玉珍和顾守正都有传统的老一辈人的思想,认为男孩子是继承香火的,所以在陈小英生了儿子之后,对她格外好。等两老人发现越是对她好,她越是不得了,已经晚了。陈小英已经是村里有名的懒媳妇了。不过好在各家过各家的日子,除了有时候实在做的太过了,顾守正会私下说他的二儿子顾远宏几句,一般是不会有人会管这些闲事的。

    从霜没有接这个话题,若是12岁的从霜,是不知道说什么,如今内里是36岁灵魂的从霜,则是不想说她的二婶那个人,觉得没必要。

    “奶奶,你扶我到厨房的檐坎上吧,我看书也看累了,正好把昨晚换下来的衣服洗了,免得我妈妈回来还得洗。”

    何玉珍:“你这样子,能行吗?”

    从霜:“没事,洗衣服用手,又不用脚。”

    何玉珍一听,也是这个理,便将从霜扶到檐坎上,帮她把大的木脚盆和脏衣服拿过来,又用洗脸桶给她装了半桶水,放到她旁边,把窗台上的洗衣浆拿给她。

    从霜本以为自己可以安安静静地把衣服洗完,哪知她才洗了一半,她的二婶,陈小英在自己家的厨房门外,显然是喂过猪了,这时站在檐坎上梳头,看到从霜在洗衣服,便说:“哎哟,从霜,你把脚摔了,还洗衣服啊?”

    从霜对陈小英说话这语气,一直挺讨厌的。前世的她,五岁开始记事,记忆里,陈小英要笑话别人和幸灾乐祸的时候,一辈子都是这个调调,因为母亲张映华不允许自己跟长辈顶嘴,所以对陈小英经常找自己碴的事,她一直在努力地忍,甚至可以说,当年中考之后,家里本来既不打算让她上高中也不要她上中专,家里实在没钱,但她坚持要么让她上学,要么让她去广东找三姨,去广东打工,陈小英这么个婶娘,是她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在家里多呆几年的两大原因之一。昨天没在自己这里讨到便宜,但显然,这个二婶真的不是个聪明人,今天居然又来生事了。

    从霜慢条斯礼地抬起头,看了一眼陈小英,低头继续洗自己的衣服:“脚摔了,手没摔呀。我们家比不得二婶您家,您是个有福气的人,有个吹风头痛,可以不用出门。”

    要是张映华在家,听到从霜这样说话,肯定是要说从霜的,让她不能这样说话。

    从霜挺高兴母亲早早出门干活去了。如果陈小英非得怼人,她今天一定要把陈小英怼得以后再不敢找她家的碴为止。

    陈小英想,这可是你自己把痛处递到我面前的:“我哪有你妈妈的福气好,你二伯书都没读几年。你爸爸可是当老师的,你妈妈也算是当过师娘的人。唉,可惜你妈妈非要给你生个妹妹,你爸爸书也教不成了。”

    从霜看她得意的样子,心里只觉可笑:“是啊。二婶你可是功劳巨大,冬阳可是我们顾家的长子。我妈妈只生了两个女儿,不过还好,如今五婶也怀了小孩了,保不齐再过几个月,我们又能添个弟弟了,顾家就有第二个男孩子了。我爸爸教不成书,的确很可惜,不过就算以后也当不成老师了,我妈妈也是当过师娘的人了。二婶你这辈子估计没机会了。”从霜突然哎哟一声:“我差点忘了,如今有了冬阳弟弟,二婶您可得加油挣家业,如今农村不比以前,不修新房子,以后要抱上孙子可不容易。现在冬阳还小,二婶您可以好好享受一下日上三竿才梳头的幸福,可千万别将来连梳头的闲功夫都没有了。”

    关于孙子的话题,正是陈小英时常在张映华面前得瑟的,如今从霜将这些话原封不动地还给她,顺便嘲笑她懒。

    陈小英完全被从霜这一大通话给说蒙了,整个人都有些呆掉,一时之间,只知道梳头,完全不知道要说什么反驳从霜。

    从霜对此倒没有觉得有什么可得意的,她不过是不想以后还得像前一世那样,只要在家,就得忍受这个二婶的阴阳怪气,最好能一次就把她镇住,以后连自己家里的事,她都不敢轻易插嘴才好。不过刚才想到前一世打算不读书就去广东打工的事,从霜倒是突然想起了,如果一切都和前一世一样,那现在她的三姨,应该已经到广东打工了,再过不久,估计就会寄信来了。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
百度风云榜小说:剑来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龙王传说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贴身高手 真武世界 剑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s://www.jcdf99.com 精彩东方文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说手打文字版来自网络收集,喜欢本书请加入书架,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