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从事流媒体的人跟过圣诞一样。
伴随着奈飞的盈利手段趋于成熟、行业环境初有成效,一众投资机构看着奈飞股价连续几日刷新高位价格,不免滋生出了一种积极的押注的动力。
前有网景奇迹、后有脸书彗星崛起,互联网的财富神话一向是那么的让人着迷,都不需要太多本事,压准风向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更别提奈飞这种握有用户,还有成熟的变现模式的标杆了。
以至于很多的投资机构高管近期放在心的第一大事,都是先了解一下奈飞股价,再督促自己寻找其他的“奈飞”。
热钱涌入,相应的行业人员自然能享受到好处。
这个行业门槛又不高,都是讲究如何高效的贩卖内容,很多人看着奈飞赚钱,找齐团队,租个服务器就能开干,就算没什么钱,种子轮在这种大环境下也是轻轻松松融到。
如果稍微会点经营手段,专注某一分类打差异牌,挺过几轮融资的考核,也不是什么难事。
毕竟,影视是个很广泛的东西,同喜好、同追求的用户聚合能力往往更强,就像恐怖之于狮门,喜剧之于环球,大家一想到某一题材的代表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厂牌都如此了,以影视内容为基础的流媒体岂不是更容易塑造平台形象。
当然,这么做有个弊端,太注重印象的塑造,是可以快速精确受众群体,标签化的好处就在于推广成本低,效果好,但对后期转型平白增添了困难。看看狮门就知道了,想拍些青春片赚年轻人的钱还得收购个顶峰娱乐,区分业务,就是因为观众对狮门的印象始作带有B级片的观感。
不过,对于那些投资人来说,流媒体唯一不太好的是没有技术领先,再有用户,也得去挽留,而不是说像其他互联网产品一样,一旦做大做强,用户粘性十足。用户到了这里,很难跑到别家去。
但这个痛点对比流媒体又极容易保持用户活跃的话,好像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观众还存在看剧需求,这个行业就不会倒。
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琥珀作为流媒体份额前五,去掉油管、亚马逊这种长视频作为附加补充的异类,活跃度和访问量均排在第三的产品同样吸引了很多的目光。
产业园内。
罗恩-布兰登正听着手下的汇报。
没一会,就又接到了一个电话。
他拿起手机,示意停止,然后问道:“你好,哪位?”
“布兰登先生您好,我是红杉基金的合伙人富勒-弗伦奇,目前贵公司......”
巴拉巴拉说了一堆,最后给出个6000万投百分之10,投前估值5.4亿美金,而琥珀的注册资金是8000万,曼恩传媒陆陆续续又注资了2亿多,付费用户的当月资金1350万,保持这个数额不变,全年营收大致在1.6亿,后续投入暂且不算,也就是说,趁着奈飞市值涨,盈利性得到市场肯定,连带着琥珀的价值平白增长了三分之一。
当然,估值之所以是估值,那都是带点赌博性质的判断。
对罗恩来说,他只知道眼下对琥珀有兴趣的机构有好几家。
谷歌、脸书等投资商也都有兴趣投一笔。
他按照这些人的态度综合了一下报价,最多的那位已经估到了7.2亿,但也只是综合报价,任一方都没给准确答复。
要把东西卖给去,拿到最好的条件,光参考钱可不行。
“对了,下午的时候老板要过来,我们的数据分析做份列表出来,拿给内容总监。”罗恩吩咐道。
……
如果你喜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星际迷航》,那么琥珀就会在主页内的推荐里推荐《碟中谍》系列;而如果你喜欢的是电视剧《迷失》,那么琥珀则很可能会向你推荐同样讲述超自然题材的英剧《我欲为人》;要是你喜欢看《杀出个黎明》,那么你的主页也会频繁出现:视觉效果惊人的暴力动作片《杀死比尔》,直到你看了它,或者点击进去还多久就退出了才会消失。
流媒体通过对浩如烟海的大数据以及无法计量的用户痕迹背后,筛选着有趣的信息。
在新一轮的扩招后,由30位工程师组成的数据捕捉团队,正靠着算法向每一个注册用户推荐着可能喜欢的剧集。
而这些人的存在对琥珀的用户粘性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数据显示,视频服务观众有75%的观看活动的推动力来自于推荐。之所以如此,是人大部分时候其实都不知道自己想看什么,很多时候还存在选择困难,这才是为什么说大数据有时候比一个人更了解一个人的口味。
通过查阅元数据的方法,初步模拟的用户行为是不会说谎的——浏览、播放和搜索,在平台所有的观看痕迹,观影时长等等之类的捕捉,找到各种各样的相似性。
而且,这种对用户的行为分析还跟电商不同。
电商以搜索痕迹为主,比如eBay、亚马逊,90%的用户购物都来自于搜索,因为这些人是先有需求然后再去寻找;而流媒体则恰恰相反,是创造需求再推荐出去,搜索功能的存在只在于用户有特别强烈的目的性,而主页没有向用户推荐他们想看的内容时才会发挥作用。
在此基础之再进一步,就是对重合用户的内容补充,也就是莱曼现在过来要做的事。
奈飞的发展史已经很明白了,他们的自制剧集是根据现有用户体量的分布、喜好的可能数值进行估测。
这种实时跟进,不断拓展的应用,能起到对平台用户的连续挽留。
“所以,我们的访问用户以20岁左右、男性为主,普遍喜欢的是感官刺激?”
“是的,访问我们网站的1000多万用户大部分都在追逐流行,付费群体里看完《雷神2》后,有四分之三的人又去看了《坏家伙》,尤其是电梯战神那一幕,很多人选择反复观看甚至慢倍速欣赏。”
“那你们有什么制作思路吗?”莱曼问:“针对用户的行为,拍出我们觉得他们应该会看的剧集。”
“我们对很多的元素进行了精炼,大致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黑色犯罪类型的黑帮剧,以主角情感和行为逐渐适应街头法则的主线形式拍摄,增添肉戏、仇杀、翻脸、火并和一些根据实事改编的内容填充,比如,我相信观众会对古斯曼(墨西哥毒枭)那样的影射人物加以浪漫、街头化的改编应该会受到那些喜欢看《坏家伙》、马丁-斯科塞斯的犯罪电影的人的喜爱;
第二个的话,只针对心理刺激以凶杀为主,氛围感强烈的惊悚剧,我发现温子仁导演的《死寂》、《死刑》以及其他的围绕几个人之间展开的凶杀案件类型剧也有不少人喜欢。”布莱克拿到数据后,以一个资深制片的市场嗅觉总结了两个模板。
“这两个方案的优缺点是什么?”
“第一个的话投资成本高,但受众的青睐也多,对剧组的调度能力很有考量;第二个的话投资力度小,展开也方便,对导演的风格有要求,但制作出来后不一定能有太多人喜欢,惊悚元素的市场本来就容易区分受众。”
“布莱克,按照你的想法,哪个更合适现在的平台环境。”莱曼抿了口咖啡,继续问询。
“我选第二个。”
嗯,成本问题,拿用户行为揣摩剧集元素实验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布莱克想。
“这些元素总结起来就是,我们的观众可能会喜欢少量演员围绕着一个主题表现的系列惊悚剧?”莱曼说:“那就找些合适的编剧以单元故事的形势拍拍看。”
......
单元、惊悚、主题、中等成本无需大范围的转场等信息集中在一起,你会想到什么?
看着基于部分付费群体的喜好精炼的制作主干,莱曼脑海中自然而然浮现而出的是原FOX电视网投拍的惊悚单元剧《美国恐怖故事》,又称美国版《聊斋》。
有了思路,莱曼也仔细分析了这部剧集的成功要素,它们依托FOX的青年订阅群体,每一季围绕一个话题来开展,以凶杀、死亡、诡异等等类型元素加俊男美女和变态、吊诡的杀人手法,杀人地点来奠定每一季略有不同的基调。
再者,这种系列剧开放性很大,因为是用单元的形式制作,互相之间少有联系,所以包容度方面也很强,能够自由设计各种奇诡的框架。
更关键的是,琥珀现在也是以青年男性居多,付费成员积累的数量还比较一般,很适合这种中等成本又迎合了年龄口味的剧集。
这个新构思一出,莱曼当即说道:“我们先确定创作团队,再来决定如何推进拍摄。”
布莱克点点头,老板经常会冒出一些迎合观众的想法,他只管接受,于是立刻掏出了纸笔用来记录。
“大数据的好处在于我们能随时调控观众想看什么,有多少人能接受,方便了我们对市场调研的判断,并佐证方向。现在来看的话,算得是琥珀视频深度用户的群体里,大约有4分之3能够接受惊悚类型的风格,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些人最为肯定的部分找出来,整合成一个团队,给他们框架之下的自由度。你知道我们想争取的这部分用户重合肯定的制作人员吗?”
布莱克错愕了片刻,立马反应过来:“用穷举法的思路归纳一般情况,然后取最优解?BOSS,你的意思不会是挑选出用户评级最多的那些惊悚剧,然后从里面找人吧。”
“没错。”
莱曼笑道:“很多制片公司的市场审查,是先有了剧本再去推导剧本可能的受众,我们有算法的帮助,已经找到了某一类用户的共通点,直接从这方面入手针对性更强,精确对接的效率更高,那为什么不可以做到更垂直的定位,也就是对每一个用户的一般性归纳。”
布莱克眼前一亮,他原以为这种方法不太靠谱,因为创作这种东西,从来都没有一个必须的模板,但如果是缩小呢,排除掉那些不需要的东西,最后剩下来的不仅意味着试错有了广泛空间,还意味着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我记得,我们的片库里面,具有普适性的惊悚资源并不多,讨论度和话题度包括标注最多的几部的话......我懂了。”
布莱克的声音激动起来,“我觉得用户会对由雷-沃纳尔(温导的主力编剧)、瑞恩-墨菲(《整容室》、《夹缝求生》)、德鲁-高达(《暗黑天使》、《双面间谍》、《吸血鬼猎人》)等人的兴趣最大,而这几个也是对惊悚元素拿捏的比较棒,比较有能力的几位,深受恐怖、惊悚爱好者的青睐,找他们来创作剧本,围绕着一个主题润色故事,最少这部剧拍出来,质量好不好先别论,观众看到这主创心里期待就已经来了。”
“想法很对。”
还有一点,越有能力竖起招牌的类型制作人越难失败,就像有名气导演拍的电影总比新人拍的电影受欢迎的几率大,这是经过了观众认证、层层筛选淘汰出来的专业人士。
“剧集的拍摄不太花钱,但也绝对不是说要省钱,这方面一定要重视起来,平时多对用户的行为归纳分析。而这部剧的话,我们确定一下思路,是用来源真实历史的事件加以艺术化的加工。嗯......”莱曼想了想,道:“我来起个头,这个系列的第一个单元就围绕凶宅来拍吧。”
凶宅的新闻层出不穷,可谓惊悚、恐怖片中出现最多的也是最有戏剧感的符号之一。
“档期?”
“我会带人找他们面谈。”布莱克回道。
“不过也不能太过注重于数据,怎么执行还是让他们这些专业人士自己决定。”
犹记得一个采访,奈飞总结了:用户可能会喜欢看一个美国参议员的故事后,准备立项《纸牌屋》,结果被大卫-芬奇领先的制作班底把奈飞总结的那些条条框框细分到多少多少集一定要制造冲突,观众才不至于失去观看耐心的套路给扔了,这才有了那部政治剧的大爆。
数据只是辅导,拍摄也不是按部就班的规划,这一点很重要。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领现金红包!
莱曼准备离开,一车,凯文打了个电话过来:“环球的人想启动绿巨人的单线续作。”
“什么情况?”
“《美队2》的次周成绩也不错,大爆是肯定了的,环球总裁杰夫-希尔打电话恭喜的时候,问起了此事,他想知道我们下一部的发行计划,然后,《银河护卫队》的预热消息不是已经传出去了吗,我也没隐瞒要拍个不一样的故事,是离开地球后的星际篇章。”凯文详细解释道:“听了后,他有些诧异,有些疑惑为什么没安排绿巨人的位置。”
好吧,其实很简单,绿巨人的大头收益掌握在环球手里,包括漫威娱乐在内的公司高层都不愿花费太多力气浪费在其他很难拿到高回报的作品身,可能,环球也发现了这一点,最近催促立项的声音多了起来。
“我来解决,你先忙你的事。”
把车停好,莱曼走过前台等电梯,门打开,看到了一个熟人。
“嗨,莱曼先生,我们刚要见你。”
对方也很诧异,恭敬而热情的搭话。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