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东瓯国国王的奏疏,刘彻反复看了好几次,看心里面激动。
东瓯王当然不是来请求内附的。
他的奏疏,跟过去闽、东瓯、南的奏疏差不多——相互打报告,检举揭发对方的黑材料。
但这次东瓯王打的报告却是非同可,而且有图有真相!
他在奏疏中:吴逆刘濞第三子子驹亡在闽,闽以国宾之礼相待,还许其自立、拥兵。
子驹深恨东瓯出卖刘濞,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因此,日夜劝闽王击东瓯。
东瓯王于是就‘诚惶诚恐’‘夜不能寐’,请求天子做主。
刘彻将这奏疏放下,脸上平静的对那位东瓯王的使者道:“东海王报告的事情,朕已经知道了,卿回国以后转告东海王:朕会派使者前往东瓯与闽调查,请东海王放宽心,有朕在,东海国必不会遭人攻击!”
这刘濞的那几个儿子,流亡在南、闽甚至西南夷之中,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汉室朝野也早有猜测这些人的去向,先帝在时,甚至曾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南和闽秘密调查。
但可惜,使者还在路上,先帝就驾崩了,这事情自然不了了之。
等刘彻登基◇▼即位以后,又是忙着掌握兵权,收拢朝野民心,自然也没时间和那个精力去管几个丧家之犬。
现在看来,他们蹦跶的还是挺欢实的嘛!
东瓯王的使者闻言,却是立刻叩首:“陛下洪恩。臣主东海王感激涕零!”
所谓的东瓯,其实只是俗称。就像有人把红薯叫番薯一样。东海国,才是东瓯国正式的官方称呼。
刘彻摸了摸下巴。他自然知道,东瓯人的心思了。
东瓯跟闽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在质上来,其实东瓯国是汉室为了牵制和羁绊闽国的产物,而闽国又是汉室拿来削弱长沙王吴苪在人中的威望而出现的产物。
这档子破事,就是三天三夜也不清楚。
简单点来吧,当年,秦末大乱,秦的鄱阳令吴苪趁机自立,割据一方。号称鄱阳君。
人的首领,也就是初代闽王无诸,率领人托庇吴苪手下。
最,吴苪抱上的大腿是项羽。
可哪成想,项羽看不上吴苪这个鄱阳君,对其颇为轻视,给的待遇低的令人发指。
吴苪于是大喊一声:莫欺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果断投了刘邦。
刘邦比起项羽那个气鬼。就大方多了。
灭了项羽后,对吴苪封赏有加。
许其建立长沙国,裂土为王,成为异姓诸侯王中唯一一个能寿终正寝的存在。
当时。吴苪就是人的共主,他的命令,从湖南一直到浙江、福建等人的聚集地。无人敢违。
闽国的创建者无诸不过是吴苪手下的大臣。
到了汉五年,刘邦忽然发现。吴苪这子虽然看上去浓眉大眼,忠厚老实。但是手底下的势力太大了。
所有人都视其为共主。
这怎么行!
果断要下手削弱和再平衡!
不过那个时候刘邦已经称帝五年,多多少少要讲节**和吃相了。
不能再跟以往那样掀桌子骂娘,撸起袖子就开干。
于是,这次的行动就斯文很多了。
汉五年,汉天子下诏,以‘存亡续断,之责’的名义和‘无诸有功社稷,军功甚厚’为理由,册立无诸为闽王,统治广大的闽地区,在东冶为其设立都城。
闽国的建立,等于是断了吴苪一臂,有了无诸这个闽王,吴苪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对人发号施令了。
解决了吴苪的问题,闽的问题就又再次出现了。
人抱团取暖,团结在无诸麾下,对汉室来,这同样是不可接受的!
于是,在孝惠三年,吕后杀了一个回马枪,重提了人在楚汉争霸时的功劳和在高刘邦讨伐英布、彭时,闽王无诸麾下大将号为闽君的摇的功劳,册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
闽王无诸有心反对,但奈何,一则有了汉室支持,摇立刻就摆脱了闽的控制,事实上已经是自立了。二则,他的封国和王位,身就是来源于军功,汉室以军功为借口,册封摇,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不出,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三则,当时掌权的是吕后吕雉,吕后的手段和权谋,又岂是无诸能阻挡的?
但是,从此以后,闽和东海(东瓯)两国就势同水火,相互敌视了。
无诸的子孙后代觉得,东海国不过是哥的臣子,凭什么跟哥平起平坐?
而摇的子孙则认为,哥是靠的实打实的军功,裂土为王,而且哥是受长安天子册封的,与尔何干?
更重要的是:天无二日,地无二主。
对闽来,想要一统人,东海和南就必须消灭。而相对南,东瓯无疑就属于那种轻音体娇易推倒的lli,五十年来,闽做梦都想灭了东海国,然后一统三。
而对东瓯来,闽自称人共主,简直就是狂妄自大。而且,对方磨刀霍霍的样子,让东瓯人不由自主的就会去抱长安的大腿,到了太宗孝文时期,又改成了抱刘濞大腿。
双方的矛盾,几乎不可调和!
而汉室当然是很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南、闽、东瓯,三足鼎立,相互敌视,谁都做不成老大,谁都奈何不了对方。
当时间来到刘彻统治的现在,五十年的光阴弹指一挥。秦末战乱导致的苦痛,仿佛是虚幻的泡影。不在存在。就连年轻人,几乎都忘记了有那么一个连都穷得凑不齐五匹颜色一样得马来拉车。堂堂丞相,只能坐着牛车上朝的凄惨。
辽阔的中国大地,迸发出勃勃生机,汉室五十年来休养生息的国策,已经使得中国人口达至一个前所未有的!
刘彻统治下的这个,到今天,总共拥有四十一郡,领有户口将近七百万户,人口直**四千万!
这是个什么概念?
盛唐盛之时。也不过有户六百万,人口四千余万而已。
李唐依靠这个人口基数,拳打突厥,脚踢西域,顺便跟阿拉伯人掰了一回腕子。
当然,李唐隐户太多,他的人口数据只是一个官方数据,证明不了什么。
而汉室基不存在隐户这个东西,地方上的土豪。被长安一茬茬的割韭菜,古典军国主义制度下,不存在能与官府抗衡的地方势力。
在汉室,就特么连奴婢仆役家生子都要上税。而且是重税!
毫不夸张的,只要刘彻愿意,整个都可以随他心愿起舞。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彻的心自然就会放大。
殖民印度算什么?
日不落,才是朕的!
当然。在那之前,先要完成国家的大一统。
从东海到南海。从云南到海南,从沙漠到沼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朝鲜是这条上的个脚印,接下来,就是三,然后就是西南夷。
不过,实话,西南地区,太穷了,也太偏僻了。
短期来,至少以现在的水平和社会条件来看,羁绊比较好。
汉室也没有那么多资源投入到那片现在来近乎于荒原的不毛之地。
这样想着,刘彻就温和的看向那位东瓯的使者,道:“东海王的忠诚,朕知道了!”
对刘彻来,刘濞那几个流亡的,就是他启动对三渗透和颜色革命的基石。
都是啊!可不能轻易死了!
所以,他接着道:“卿回去转告东海王,此事,不要声张,朕自会处置!”
当然要处置了!
借口调查闽窝藏钦犯,刘彻就可以将触角伸向东瓯、闽甚至南,进一步的扩大对这国内的影响,若是运气好,十年之内,就能将这三个割据政权,重新统一到汉室的疆域中。
现在,在刘彻眼中,唯一横亘在他面前,阻止他统一三的,就只有南王赵佗那个老不死的了!
“赵佗什么时候咽气呢?”刘彻不由得叹道。
对于这只老,不到他咽气的哪一天,刘彻不敢掉以轻心。
要知道,这可是一个能跟刘邦玩手段,敢与唬弄吕后,戏耍太宗孝文的般的人物。
另一方面,刘彻对赵佗也保持了足够的尊敬。
尽管立场不同,利益不同,但刘彻必须承认,赵佗对于中国,对于华夏,对于汉族是有功的!
自古以来,人就自成一体,桀骜不驯。
是赵佗,将人彻底的完的纳入了华夏民族的体系之中。
赵佗之前,人,尤其是两广地区的人,根就是自有自己的一套宗教信仰文化体系。
赵佗以后,两广就成了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也慢慢的成为了汉人的一部分,到现在,几乎所有赵佗治下的人部汉化了,他们用汉语,写汉字,穿汉服,几与中国无二。
而且,没有赵佗,两广地区可能现在都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
刘彻看的很清楚,赵佗对民族融合有功,但他一心只想着维系自己的赵家,抗拒统一大势,这就是罪!
当然,比起作死的朝鲜,赵佗就可爱多了。
你要知道,南国国中,实行的是郡县制。(未完待续。。)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