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3-11-1 :8:
很多亲们问实体书的内容,风几点:
第一,内容百分之九十与帖子相同,剩余百分之十不同的地方是,增加了系统的相术知识(保证是独一无二的);修改了部分人物对话不符合其性格特征的地方(比如老爸和二叔的对话,比如江灵和元方的对话);完善了前期的情节,严谨了逻辑性;删除了一些啰嗦、赘余的内容,故事情节会更流畅,更紧凑;增加了元方练习相术的情节,他是怎么学会《义山公录》前半部的内容的,这些其实有很多亲们都在元方学习也太快了,所以修订稿子时,风特意加上去了。
第二,肯定不是,因为这个帖子到现在写了有一百多万字了,实体书是三十多万字,一般的话,不可能一实体书会有一百多万字的。出版的实体书是现在篇幅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会有后续。不过后续的当然也要修改。这个风不会为了推销书而故意假话,出版的书是完的,那样对不起亲们。当然,以亲们的智商,自然也是能看出来的,O(∩_∩)O哈哈~。不过,即便是出三四书,加起来也还是六七十块钱,一顿饭、一场电影的钱。
第三,有关签名。其实风的字比较丑,嘿嘿。书是出版社的书,出版社是广州的花城出版社,我在郑州,这个距离嘛,比较远,签字的话,很难操作,但是亲们的要求,风能满足的话就尽量满足。所以,我会和编辑商量一下,我去购买一些明信片,上面签上我的真名和笔名,写上祝福的话,邮寄到出版社,再随书一起寄送。如果可以的话,我送二百张,给最先订购的二百位亲们。
最后,谢谢订购实体书的亲们!谢谢!相信不会让大家失望的,这书值得购买,也值得收藏!
日期:13-11- 17:5:
第三四二章 御风而行
我站起身子时,便已经引得众人惊喜,青冢生此言再出,更是一片欢呼雀跃!
眼见老爸、江灵、老舅等人都关切而焦急的看着我,我朝他们微微颔首,活动着四肢,享受着躯体灵动、收发自如的快活,笑道:“我周身已经无碍了!”
老爸等人的神情登时松弛下来,江灵更是喜极而泣。
我转过身,朝青冢生深深一揖,道:“东木先生,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今后若有差遣,但凡不违背大道大义,晚辈定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青冢生微笑道:“你也是个奸似鬼的角色,既要报恩,还要加上一个不违背道义的条件……好叫你知道,你耳中养着那祟灵元婴,我也能为你医好。这才真正显出我鬼医之能!”
我喜道:“感激溢于言表,竟不知如何诉,就只能大恩不言谢了!”
青冢生道:“大丈夫,不必惺惺作态。你现在觉得体内极气运转如何?可否意随心转,自行控制?”
我依照气功运转之法,役使周身之气循经络而游走,毫无阻碍,畅快无比,心中已经大喜过望。
听青冢生问,我便暗自思忖,咒禁十二科中的逍遥科,其一为奇行诡变,其二为匿迹销声,其三便是御风而行。在素有道宗四大真人之首称谓的南华真人庄子所著的《逍遥游》中便曾提及,“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列子,即列御寇,也即道宗四大真人中的冲虚真人,所以,逍遥科之御风而行其实最早缘起于此。
所谓御风者,是体气在上,而风在下也。其实便是内气散于体表,塑造成型,借风之力,乘风而腾挪。
就仿佛风筝,最初乃是以木头为材料做成,史称“墨翟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鲁班又以竹子取代木头为鸢,能飞三天而不坠落……其实不论是木头做成的风筝,还是竹子做成的风筝,甚至到隋唐时期以纸张糊成的风筝,都远重于风,但是却能升腾于风之上,其中奥秘,无非有二,其一是空气对流产生气压差,风筝上方气流速大而气压,下方气流速气压大,故而有托举之力;其二便是线的牵引之力。牵引之力与风力、气压差力形成平衡,便可保持风筝飞举而不坠。
逍遥科之御风而行,原理与此类似,体内之气外散成形,即形成“格风层”,格风层只格下不格上,也就是其能阻下流层风速减慢,却不挡上流层风速通畅,以此形成气压差而生托举之力;又以魂力意会体内气息形成牵引之力,佐成平衡……由此,便可施展此术。
日期:13-11- 18:6:
这些道理来简单,但其实很难。不但施术者要完而精确辨别出风的速度、方位,还要完美发散体内气息,附着表面,形成格风层,又要魂力的微妙配合……
所以,施术者必须内气雄浑充裕,否则难以升腾,或者虽然能升腾却不能持久,则半途而坠落;魂力也需充沛强悍,否则难以牵引,或者虽然能牵引却不能精准,则虽腾起而不知去往何方,虽乘风而不知可至几高。也就是,内中极气为主,外界之风为辅,三魂之力为引,三者缺一不可!
这也是为什么许久以来,罕有人能御风而行的原因。
就连玄门术界人士,更多的也是把这一奇术当做是传而已。而孤陋寡闻者,更是把御风而行与普通起身功夫相提并论。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