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楚辞九怀”中有“悲哉秋之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栗兮若在远行。更新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寥兮天高而气清,寂谬兮收潦而水清。”
汉代承袭楚俗,由此逐渐衍成重阳登高的习俗,据记载汉高祖就曾重阳节登山。
到了明代,皇帝会亲自登高,民间登高的气氛也达到顶峰。明代诗人申时行的“吴山行”如此描述。
九月九日风『色』嘉,吴山盛世俗相夸。
阖闾城中十万户,争『门』出郭纷如麻。
拍手齐歌太平曲,满头争『插』茱萸『花』。
此日遨游真放『浪』,此时身世总繁华。
徐灏带领幼儿园朋友们到了山上,满山都是人,放纸鸢的更热闹了,蓝天上密密麻麻,多到令人都不知道该看哪一个了,并且看一会儿眼都会『花』了。
孩子们集体仰头痴痴的观看,徐灏也有先见之明的把鱼风筝放飞,萧枫等孩子拍着手欢呼。
来登高放风筝应该是儿童的事,但就和后世游乐场永远挤满了大人一样,动画电影也是童心未泯的成年人所喜欢观看的,所以山上的大人们跟着沾光了,并且反而成了最大的势力。
徐灏的纸鸢是用十六重纸做的,又大又宽又长,麻线格外的粗,飞得高,牵制力强,所以孩子根放不了,无非伸手略微的拉一拉而已,高兴中不禁有一点失望。
大人们所放的纸鸢起码是十二重纸的,在空中,往往凭借自己纸鸢的强大任凭去绞其他弱的纸鸢,不时有两条线互相接触,弱的纸鸢就会挂在大的下面,或断了绳子一头栽落下来,或顺风挂在树枝上。
此乃放纸鸢的传统。人密集的地方很难避免,按照习俗,风筝断了是好事,就算不断晚上也得一把火烧了,来年在买或做新的。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欣然接受自己的纸鸢‘阵亡’,尤其是那些巨型风筝或名士题词过的,为了在『女』孩满面赢得表现的,不想被儿『女』看扁的父母之类,总之不甘心『花』出去的钱这么快就打了水漂,相互间便起哄叫骂。甚至流血斗殴。
当然绝大多数人只是哈哈一笑,孩子们紧张的看着徐灏手中的鱼纸鸢,幸而徐灏对此颇有心得,每次眼看着大的纸鸢前来绞线,几乎要碰到了,不知怎么,就见他轻轻将手一晃,绳子一松,纸鸢灵活的飞到别的地方。
徐灏还童心未泯的自夸自赞:“想来绞我。没『门』!”
亲眼目睹下的萧枫萧柳他们,也暗暗佩服长辈放纸鸢的好领。
很快孩子们就没了耐心,偷偷掏出口袋里的零『花』钱,算计着该买什么玩意。还不忘留下五十文攒下来。
萧枫和萧柳一人二百文,哥俩商量了半天,打算买削好的甜甘蔗二十文,好吃的梨子一筐三十文。登高米果五十文,登高旗子十文,竹蜻蜓二十文。彩『花』球二十文,正好剩下了五十文。
可是下山的时候一眼看到了更好玩的东西,计划随之变动,又看到了更好吃的鱼丸面,十文一碗,鸭血粉丝汤,二十文一碗,金陵笼包金陵牛『肉』锅贴等等,很快所有的钱都『花』光了,等看到绚丽栩栩如生的糖人时,分文没有的孩子们『露』出一脸的惆怅。
徐灏无视他们的求助目光,也不许徐烬李芳给他们买。
第二天,邻居家谷太太过来串『门』,对老太君道:“借您老的福,您回来那天喜鹊在屋檐上叫个不住,也希望我儿子能回来。”
萧雨滢向徐灏解释道:“福生去辽东求学三年,没有回来过,家里只有她娘一个人,靠着祖上那些田产过活,盼望儿子盼望的眼都穿了。”
徐灏嗯了一声,他对老邻居谷家不太熟悉,只知道谷家是个大户,谷福生时候调皮捣蛋不爱读书,后来父亲病故后,谷福生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学村里的年轻人跑去辽东念书。
新学给了无数年轻人另外一条出路,就和文科理科一样,科举这条路毕竟太窄了。
来也怪,谷太太一回家,正好听到有人敲『门』,下人出来开『门』,不禁大喜道:“太太,果然少爷回来了。”
“我回来了。”谷福生叫道,又对后头的三个挑夫道:“心些,吴妈你看着,我去拜见母亲。”
谷太太欢喜的眼泪都下来了,仔细端详下儿子,比三年前更高也更『精』神,气道:“你这个孩子,一去多年,连信也不给娘写一封,叫我好生记挂。有时做梦,梦见你掉进了江里,遇到了强盗,吓得我哭醒了。昨天我房里的灯『花』结了又结,连着几天喜鹊直叫,我猜着是你要回来,果真回来了,谢天谢地。”
谷福生『激』动的道:“儿子何尝不想早归?只因进了学校,急着学成事。”
话没外,外面的挑夫叫道:“快出来付钱,我们还要赶生意呢。”
他只得出来付了挑钱,挑夫不干,道:“你的箱子那么沉,也不知藏着多少金子银子,我们的力气都使尽了,得多赏几个才是。”
谷福生无奈,每人多给了三钱银子,把人打发走了,然后回到上房。
谷太太关切的道:“儿呀,你学了什么事?”
谷福生道:“儿子去辽东之后,进了海事学院,我不喜航行地质之类,文章上头也学到有限,只把几『门』外国语言学成功了,能和倭人阿拉伯人讲的来话。”
自古以来就有翻译这『门』职业,唐宋元以来对外『交』流频繁,需求量还不,尤其是有点文采又『精』通某国语言的读书人,京城乃至沿海重视贸易的地区,上至官府下至富商,可谓是洛阳纸贵。
如今对外『交』流更别提了,所以谷太太欢欢喜喜的道:“这么来,我儿一生的饭碗有着落了。我见隔壁的徐六学成了什么法文,现在得了金陵大学的馆地,想他一介徐家下人。一年竟有百八两银子的出息,村里人都奉承他一声老爷,我儿既也有了这样的事,能和蛮夷话,怕不比他好吗?等我带你去徐家,趁着老太君和三爷在,也去大学做馆或去朝廷谋个差事,只怕还不止十两一月呢。太好了,也是我朝朝求佛,夜夜烧香。求菩萨求来的好处。”
“母亲无需担忧。”谷福生知道为了供养自己的日常『花』销,家里已经没什么积蓄了,这也是他羞于写信的原因,“娘,我在山东给诸城知府做了师爷,每月十两银子的薪俸,替他做翻译,就是和倭国朝鲜国的商贾话,首席师爷的薪俸还比不上我一半呢。”
“呦!”谷太太顿时喜出望外。没想到儿子这么事了,再也不是昔日那个游手好闲,只知道『花』钱的公子哥了,这么多钱一个月?真真想都不敢想。未免大为可惜,“你既然能挣这么多钱,就不应该回来,还好再去吗?”
“不去了。”谷福生握着母亲的手。“我心里记着娘,所以将将做满一年,辞了知府大人特意回来的。我除了薪俸之外。还有大老爷赠送的盘缠,那些商人送的仪程,其他地方赚的,反正合起来有一千几百两银子。”
“阿弥陀佛。”谷太太更加欢喜了,“娘多时不见银子的面了,记得你爹定我的时候,一支金如意,一个五十两的银元宝,我那时就觉得银子可爱。可嫁过来才知道,谷家是外面光鲜内里空,不过一些祖传的田产而已。唉,以前的事咱不提了。快把你那么些的银子拿来,好生给娘瞧瞧。”
谷福生见母亲这么看重自己赚回来的银子,心情自然十分畅快,赶忙找出钥匙,把箱子里的银子拿出来,一封封的官制大锭,乐得谷太太眉开眼笑,拿了两只元宝放在脸上摩『弄』了好半天。
“娘,我饿了。”
“哎呦!今儿个什么菜也没有,我是在徐府吃的,家里只一碗菠菜烧豆腐。吴妈,去买一只鸭子一只烧『鸡』来,给少爷下饭。”
“不必,我自己去买。”
完他跑了出去,谷太太神『色』感慨的看着儿子的背影,院子里的吴妈也感慨的道:“少爷完变了,有大出息了,太太后半辈子有福喽。”
“是啊!”谷太太心里美滋滋的,赶忙转身把银子藏起放好。
很快,谷福生买了板鸭火『腿』等回来,叫吴妈打了半斤陈绍,谷太太自从丈夫死后一口净素,荤腥不沾,含笑看着儿子大口大口的吃饭。
谷福生边吃边顺口问起田产的进项如何,够用不够用?谷太太叹道:“别提了,你出『门』后,不到一年,乡下的佃户一个也不来『交』租。徐家人远在京城,我素来和萧家没什么来往,不好意思张口求助。倒是靠着街口的两间房,十吊大钱一个月的,家里几张嘴,还得给你月月寄钱,钱粮倒去了一大半。王家二叔又忙,没工夫帮咱家收租,如今柴荒米贵,这日子一发的苦极了。”
谷福生叫道:“好呀,这几个佃户竟如此可恶,等我明天就去教训他们。”
谷太太忙道:“不忙,这不三爷回来了么,派人去放了话,去年前的租子『交』上来一多半。今年天旱,没法子,你得先去徐家,一来道谢,二来拜见下三爷和老太君。”
“我知道了。”
如此谷福生先去了徐家,又在村里走了一圈,消停几日亲自下乡,找到他家的佃户还租。那些佃户见谷家少爷回来了,自然不敢放刁,只是苦苦求情,今年老天不照顾什么的,少爷你别动气,以后一定准时送到。
谷福生学了事,眼界开阔,加上年轻人面嫩心软,这点田租委实也看不上眼了,于是也就罢了。(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