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得城中,秦书淮与袁崇焕等众将又商量了一遍进攻方案,做了微调。
最后拟定的战略是:
赵率教的五万二千左路大军,沿大凌河——义县一线往西北,直到攻下沈阳西北处的重镇彰武城。
李定国的右军则沿西平堡——鞍山——辽阳一线,直到攻下沈阳东南方的建州城(现在的本溪市)。
而秦书淮的中军,则直接沿大凌河——台安——阿什牛录(今辽中市)一线,从正面直逼沈阳。
战略很简单,就是三面包抄,但是留了北面让黄台吉逃跑。
为什么留一面呢?
这是李定国提出来的。
兵家有云:哀兵必胜。如果彻底把鞑子的退路堵死,鞑子必然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那么官军的伤亡肯定会很大。
但是如果留一条退路,至少可以让很多鞑子认为沈阳城还不是“死地”,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想法自然也会没有。
但实际上,如果往北退他们大概率也是死。
为什么?
因为冬天马上就到了,你可以想象在北方那个蛮荒之地,冰天雪地中根本找不到军粮,他们当中大多数不是饿死就是冻死,你退了也没用。
虽然有远见的鞑子精英绝对不会想北退,但是你能保证普通士兵也有这番远见吗?如果发现沈阳城三面被围,只有往北才能暂时保住性命,他们会没想法?
所以,秦书淮当场就同意了这个战略。
事不宜迟,现在已是十月初八,很快就要下雪了,只有在隆冬来临之前各部到达预定位置,完成对沈阳城的三面合围态势,才能牢牢掌握住主动权。
而此时的沈阳城内,气氛已是一片肃杀。
决定大金国运的一战已经到来,八旗军上下早已进入最高戒备状态,整个沈阳城附近更是如临大敌,重兵云集。
但即便如此,皇太极依然没有到绝望的程度。
远见如他,怎可能会想不到明军的反攻?
从上次南征失败开始,他就在积极组织这场这关生死存亡的防御战。
在这段时间里,他四处寻找盟友,不但找到了与他唇亡齿寒的蒙古各部,甚至还派人远赴西域,说动了不少小国,与他一同抵抗大明“暴政”。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后金的地盘内,云集了准噶尔部、朵颜部、察哈尔部乃至西域的若羌国、哈密国等国的精兵,光这些加起来就有十万之众!
加上后金剩下的十二万精锐,现在他手上起码有二十二万可用之兵!
而这些精兵中,光是骑兵就高达三万八千骑,这是他最大的底牌!
三万八千骑兵,他几乎把草原上所有骑兵都集中过来了。这固然需要大量的粮草,但就算整个大金每人每天只吃一顿饭,也绝对值!
要知道沈阳周边,可是大片大片的平原啊!骑兵在这里就是王!
此外,他手上也不缺高手。
若羌国的三大红顶高手、近百名西域精卫以及从若羌跑出来的近千青衣军现在都在他这里,除此之外,赫连巴泰已经伤愈,鳌拜的武功又上一层楼,甚至这次连向来不问国事,连大金皇帝都不放在眼里的苏达哈也带着六大弟子出山来助了,这又让皇太极增添了好几层安全感。
苏达哈,血云宗的宗主,也是鳌拜的师傅,一生调教高手无数,却极少有人见过他的真容。
当初第二次南征时,为了对付武林联军中的好手,皇太极曾亲自前往血云宗拜访苏达哈,希望他能派一两个弟子随军出征。
哪知苏达哈连见都懒得见他,只派了一个小童告诉他,血云宗不问国事,所以恕难从命。气得皇太极一天没吃下饭,却根本无可奈何!
苏达哈座下有六大弟子,鳌拜算一个,但只是最年轻、资历最浅的一个。在现在大金急缺人才的情况下,鳌拜早已一飞冲天,不但被授予了巴图鲁称号,而且已经成为了巴牙喇兵的总教头。
可想而知,他手下的另五个弟子武功高到什么境界,而他本人又高到什么境界。
在很多人眼里,赫连巴泰是明面上的大金第一高手,但那只是因为苏达哈几乎不露面,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罢了——包括大明武林之中,也少有人知此人。
正因为苏达哈的突然加入,皇太极才觉得自己胜算大增!
甚至他隐隐觉得,明国那个叫秦书淮的小子,这回要在大金栽个大跟头了!
两次南征失败,都是因为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小子!如果这次苏达哈出手,让他死在关外也是大有可能的!
秦书淮,你以为你真的战无不胜么?我堂堂大金龙脉已现,这磅礴的国运气数,岂是你一人可以阻挡的?
且说秦书淮这边,在进驻锦州当天,就收到了来自各处的白莲教传来的情报。
虽然在后金的封锁下,这些情报未必精确,但起码知道后金已经联合了多方势力,一起对付明军。
这并不出乎秦书淮的意料,根据这些势力的实力,以及综合得来的情报,他跟众将合计后,就得出后金的总兵力大概在25万左右——这与真实情况已经很接近了。
了解对手的大概实力,这很重要。
第二日,大军启程出发。
路过大凌河以后,兵分两路。
赵率教的五万多左路军往西北而去,首先要占领的是八十里外的义州(即现在的义县)。
而秦书淮和李定国的中、右路大军继续向前,一路畅行无阻,抵达台安城外三十里的高平堡后,两路大军才分开。
李定国往右直扑沙岭堡,而秦书淮则准备进攻台安大城。
此时左路军传来消息,赵率教几乎兵不血刃就夺取了义州,随后继续北上,一路无阻,直到台安城西北八十多里外的大、小黑山堡才发现有敌军重兵驻守。
这么一来后金的第一道防线就出来了,就是以大黑山堡、小黑山堡、台安城、沙岭堡、牛庄城为据点的横向防线。
这第一道防线只距离沈阳城200多里地,看来皇太极是想收缩防线,集中优势兵力和秦书淮拼一把。
秦书淮不着急,先命三路大军的探子查清各城池附近有无埋伏,然后过了一天,他才下令三路同时进攻。
崇祯五年十月十五,小雪。
秦书淮中路大军兵临台安城下。
这一路居然没碰到任何后金军阻拦——要知道后金善于打野战,秦书淮一度以为路上很可能有遭遇战,但结果却大大出乎他的预料。
但无论如何,既然到了城下就必然要攻城。
台安城是座大城,城墙高达十七米多,城墙上配备了多达八门弗朗基炮,炮口黑洞洞地指着地面,确是威风凛凛。
但是跟明军拉出来的改进版红衣大炮比起来,就显得有点小儿科了。
弗朗机炮重约三百斤,而红衣大炮重达千斤,光看体重就知道两者的差距了。
驻守台安城的正是老对手阿济格,城内驻扎了两万后金精兵,以及一万五千蒙古兵,总计三万五千兵力——至于那些斯卒就忽略不计了。
阿济格亲临城头,看着底下黑压压的明军,却是淡定若素。
他不怕,因为他还有后手呢!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