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的事情,急不得。
黄昏安静的等着,等着沈熙礼去把诸多事情办好后,然后去了一趟行部,找到两位尚书咨询他们入资数目,顺便接收钱项,沈熙礼随行,得做账。
好家伙,在行部刚和郭资、黄福、周侍郎谈完,知悉三人会拿出五万两后,暗暗窃喜,不料郭资又抛出一个猛料,说行部的大小官吏听闻之后,都想入资,目前已集资四万……
黄昏:“……”
压力倍增。
倒也是来者不拒,有多少钱能办多少事,钱再多那就把事情办得更好。
但接下这个烫手山芋便是。
刚走出行部,发现有三个一般的小官吏守着,其中一位年纪较大的上前,谄笑着说黄指挥打扰了,我等只想知道,这事确定能赚钱吗,这可是我等小官吏的全部家当。
两位尚书牵头的事情,大家当然相信。
但毕竟是全部身家,还是想从黄昏这里找点安全感。
黄昏笑说,“赚不到钱,我全部赔还给你们。”
又不是赔不起。
关键是不可能亏本。
那位官吏岂是不讲道理的人,笑道:“黄指挥言重了,入资一事是我等自愿,如果亏了,也当自己承担,只是希望黄指挥念着是我等一生积攒的心血,能多上心此事。”
黄昏侧身,让出身后的沈熙礼,拍拍肩膀,“这位,时代商行的总掌舵人,其他的我就不说了,诸位可知晓如今时代商行一月盈利是多少?”
三位官吏哪里知道这些商业机密。
黄昏也不会说,乐道:“所以诸位放心便是。”
三位官吏这才安心许多。
因为沈熙礼已经将华为房产的分行建立了起来,时代商行的资金还要一段时间来能投入过来,是以行部这边的钱先到位。
这是一笔巨款,九万两,现在华为房产在顺天还没有银仓,于是黄昏提议暂时放在行部那边,郭资等人当然没意见。
权力,就是这么用的。
但这笔款项不可能一直放行部,所以黄昏还要去找陛下——朱棣的十万八万也该到账了,毕竟有钱了沈熙礼才好继续进行下一步。
找朱棣如此这般一说,朱棣也没意见,只是听说整个行部都入资后,朱棣语重心长的说了句如此一来,爱卿可要十二分的上心了。
这事要是亏损了,整个应天的行部都废了。
黄昏也没承诺什么,问朱棣要五十个护卫,从徐辉祖的鹰扬卫里要人——大舅哥的人还是要放心一些,毕竟加上朱棣的十万,这都是十九万两了。
朱棣大袖一挥准了。
十九万,对于国库来说九牛一毛,但其实是一笔很大的巨款,就是朱棣不站在国家角度,仅以私人入资者的角度来看,确实要保证这个钱的安全。
至于五十个护卫的薪俸,那肯定得黄昏来负责。
黄昏出钱帮忙养五十个士卒,朱棣何乐而不为。
华为房产的事情,黄昏全权交给沈熙礼,他则带着许吟和乌尔莎等六个女子去往城郊——纪纲就在北方,必须提防,所以但凡出城,身边必须有人陪护。
朱棣在城外给了一百亩地皮,这个地是朱棣的。
在他还是燕王的时候,这个地就是他的。
所以黄昏当初一说要一百亩地皮的时候,朱棣就毫不犹豫的答应,无他,顺天是他的老窝,一百亩地随随便便拿出来。
黄昏视察了一圈,不错,依然傍水。
一个工业工坊,肯定要靠近水才好,至于环境污染,黄昏根本不在意,且不说一个小小的工坊能造成多大的污染,自己也可以在工艺过程中设置废水处理环节。
何况今时大明这点污染根本无关紧要,完全可以学习西方国家,先发展再治污,如果能一边发展一边治污那是最好。
看情况,只要能搞出污水处理系统,一切好办。
回到顺天城内,找到沈熙礼,让他迅速修建工坊的工人,顺便招聘几位经验丰富有专业技能的和砂石相关的老师傅,高薪聘请为水泥的研发制作做好人才准备。
知悉黄昏要在城外地皮上建立一个工坊起来,沈熙礼全力支持,他不知道东家要干什么,但显然这个工坊是为修建城内坊子服务的配套产业,自然重要。
黄昏回到临时租住的院子里,让乌尔莎磨墨,规划工坊布局,忙了整整一天,这才把设计图让许吟送去给沈熙礼。
接下来他就悠闲了。
有沈熙礼在,黄指挥就是正儿八经的悠闲大官人。
万幸沈熙礼从应天带了两个心腹过来,要不然也得累成狗,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因为陛下打过招呼,是以行部和顺天府衙全力配合黄昏,半个多月后,工坊建立起来。
留下部分工人在工坊内工作,黄昏将沈熙礼招聘的老师傅带到工坊,出人意料的是,竟然还有一位行部官吏。
很小的官吏,不入流的那种。
也是那天在行部外问过黄昏入资一事是否万无一失的那个官吏,名叫林振东,将近知天命的年纪,性格稳重,只是后人不成才,属于大明时期的啃老族。
林振东少年时候泥瓦工,后来机缘巧合,读过一些书,于是去参加科举,过了童试,止步于会试,倒也还好,有点小功名,于是花钱在顺天当了个小官吏,朱棣决意迁都后,行部成立,林振东因为办事稳重,略有眼光,于是被挑进行部,可惜是个闲差。
工坊招人时,行部众人觉得还是有个自己人去看着放心一些,于是林振东被派来公干——按照同僚的意思,行部那边薪俸照发,工坊这边的钱老林你不拿出来请我们喝几顿花酒?
在请示了郭资和黄福后,两位行部尚书觉得此事也行,反正林振东是个闲差,而且不入流,没有四品以上不得经商的约束,让他去工坊盯着,也是对行部那九万两钱的一个小保险。
于是准了。
林振东也乐意,他其实在行部可有可无,人啊,总是要寻求一个认同感,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宁愿在工坊这边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于是他就来到了水泥工坊。
走入水泥工坊的林振东怎么也没想到,数百年后,他的名字都将和水泥之父挂钩在一起,永远的名垂史册。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