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宋 正文 第943章:抗金民谏(下)

作者/月如弓 看小说文学作品上精彩东方文学 https://www.jcdf99.com ,就这么定了!
    “汴都的父老乡亲们,同学们,城外是金兵,城内朝廷里的高

    官们不思整军退敌,却想割地赔款求和,更想让我大宋的皇帝做石敬瑭那样的‘儿皇帝’,实是气杀人也。

    我等皆是大好热血男儿,不惜为大宋抛头颅洒热血,也不愿看我朝天家做‘儿皇帝’,我大宋子民比那腥膻胡朝低人一等,只要我等上谏天子,天子必会细细思量,不予采纳金人提出的议和条件……”

    求知学院校长于若琢立时帝国大厦门前,与求知学院的学生、汴都百姓面前演讲,只讲的激愤昂扬,鼓动人心。

    “于校长的对,金人欺人太甚,攻我河山,杀我父老,掠我财物,杀我兄弟,我等又岂能由之任之,若束手不问,岂不负我等良知……”

    “叩见天颜,废除卖国议和条约……”

    “打倒李邦彦、耿南仲、张邦昌、赵野、李棁等卖国

    贼……”

    ……

    立时间斗志昂扬的口号声,响彻天际。

    在声音中,一条大字横幅被打了出来,醒目的很,也讽刺的很。

    只见这横幅上写着:卖国求荣,早知广利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敬瑭余孽死有头。

    围观百姓众多,有识字的人捅了捅旁边的人:“李先生您是学堂里的先生,您读的书多,那边那个‘卖国求荣,早知广利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敬瑭余孽死有头。’的条幅是什么意思啊?”

    旁边的李先生,看着那扯出来的横幅,先是点了点头,一顿赞赏之色,随后又是一惊,压低了声音道:“你且声些!”

    “李先生何意?”先前提问之人不解的问道。

    被唤做李先之人,看着横幅声道:“那‘卖国求荣,早知广利遗种碑无字’的广利,是指汉朝时投降匈奴又被匈奴人杀掉的将军李广利,暗骂当今宰相李邦彦是汉朝汉奸李广利的遗种;后边这‘倾心媚外,不期敬瑭余孽死有头。’明面骂的是朝的几个执宰,暗里骂的怕是当今官家……”

    “走,到宣德门去叩见天颜,向天子请

    愿废去议和的卖国条约……”这时,于若琢走到最前面,大声呼喝道。

    “走,我们陪着于校长一起去!”

    求知学院的学生们也高举着旗帜,口喊着口号,并四下散发着传单,向汴都内城走去。

    所到之处,求知学院的学生们喊着口号,向汴都百姓散发着事先印制好传单,并且一边走一边演讲,沿途观看的汴都民众无不动容。

    求知学院开办五年,有学生一千五百余人,再加上教职工,有近一千七百余人,旁边还有热血的汴都百姓。这此声不着炽烈爱国热忱的学生与百姓,聚多,所到之处皆有人加入到游行队伍中,足足有四、五千人,有的人临是城路边字摊上糊写了旗,并且拿在手中。

    只见这些学生与百姓口中呼着口号,手中不时挥舞着写有“严惩国

    贼”、“废除卖国议和条约”、“还我太原、真定、河间”等慷慨激昂字样的旗。

    出于义愤刚刚殴打了收押炎黄时报编辑差伇的百姓,看到游行的队伍,立时加入其中,也跟着喊起了口号。几十个编辑见状,在解了绳子之后,也加入到游行的队伍中,并且走在了最前面。

    游行队伍走到朱雀门时,受到看守内城城门士卒差伇的阻拦,于若琢等人多次与士卒、差役交涉,均是毫无结果。

    ***************************

    “陈兄,求知学院的学生们走到朱雀门被官兵挡了下来,我等去宣德门上疏,怕是不能成行了!”听到游行行队伍挡下来的消息,刚刚走出太学的陈东等人,便得到了通报。

    “别处内城的城门关了么?”陈东问道。

    那回来禀报的人道:“没有,官府阻止提人数过多的队伍,至于其它城们对人少的队伍是不在意的!”

    思虑片刻,陈东言道:“为掩人耳目,我等分散开来,于其它城门行去内城!”

    当下,陈东、欧阳澈等几百个太学一分散行走,从崇明门、保康门、宜秋门进了内城,向宣德门城前聚去。

    就在于若琢与一众求知学院学生在为入城之事与朱雀门将士吵嚷之际,陈东、欧阳澈等一众太学生己经进到内城,并且开始在宣德门前集合了。

    “陈兄,人来齐了!”欧阳澈清点人数,待清点完毕后与陈东道。

    “开始罢!”

    扫过一众事窗,一众人皆是点了点头,陈东道。

    在陈东话音落下之际,只见陈东等人立在宣德门前,双膝硊地,手中捧着一封奏疏,口中大声道:“太学生陈东、欧阳澈、苏毅等拜见吾皇陛下,吾等有奏疏特献与陛下……”

    ……

    “陛下,太学生陈东、欧阳澈等人硊于宣德门外上疏……”

    太学生伏阙奏事,把守皇城的待卫们不敢大意,而且朝官家对太学也在意的很,忙有人接了奏疏,向大内禀奏。

    “呈上来罢!”

    赵桓道。

    待赵桓翻开奏疏,眉头却是紧皱了起来,只见陈东等一众太学生们在奏疏上李邦彦及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这些人是国家的祸害,请求天子斥退他们,并且不与金人议和,宋军能战胜云云。

    赵桓看完,随即扔到了一旁,与旁边的内侍道:“你与宣德门外的太学生们,他们的奏疏,朕会考虑的,让他们退了去罢。你还要与他们是朕的,让他们好好读书,做我大宋的栋梁之材。”

    “是!”那内侍忙笑着脸应承,随后躬身退了出来,向宣德门行来。

    ……

    “看,那是李邦彦……”

    此时己是下衙之时,只见李邦彦、耿南仲、白时中等人出了宣德门,有眼尖的太学生们立认了出来。

    “打倒卖国

    贼李邦彦……”

    “废除议和条约……”

    ……

    看到李邦彦时,君情激愤,硊在地上的一众太学生不待人吩咐,动作整齐划一的起了来,向着李邦彦围了过去,口中除了大骂,更是一武侠动作大戏即将上演。

    李邦彦下衙归家,刚出了宣德门,便见一众人向自己奔了过来,人群更是指着他大骂,一副要殴打他的模样,李邦彦急忙向宣德门内奔了过去,才得以脱免。

    ……

    ******************************

    看到城外生乱,游行队伍更要走到内扰,看守内城的将领心中生惧,更是命令士卒摆出了迎战的枪阵阵列,来阻止于若琢与一众学生与百姓入城。

    “大宋的地方,不让我们宋人自己去了,这可是天大的笑话!”有学生与百姓愤怒了。

    生怕学生们与士卒起冲突生了意外,队伍前的于若琢忙将学生们与士卒隔开。

    面对守军的枪尖,于若琢苦苦劝道:“将士兄弟们,金人就在城外,我们大宋打了胜仗,执宰们却要割地赔款,天下哪有这般道理。各位兄弟们,请让一下,我等去面君请求废去议和卖国条约……”

    “不行!”为首的校尉也是为难,向于若琢道:“这位先生,你们的道理俺们也懂,但先生您也要为我等想想,我等容先生们过去,明日脑袋搬家的可是我们。”

    见官军不让走,有人叫道:“这里不让走,我等从保康门、崇明门进内城!”

    “你们还是莫动心思了!”旁边的副手也是跟着道:“实话与你等了罢,上面己经传达下来命令,内城城门是凡有结队入城的,尽皆盘清去处,盘查身份,你等是入不了内城的!”

    “同学们,官兵不让咱们去内城,咱们就去几个卖国

    贼的的家里去!”

    就在与官军僵持不下之际,不知有谁高喊了一声。

    “李邦彦这些卖国

    贼的家都住在外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咱们去他们家去!”这个时候,游

    行示

    威的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那么一嗓子。

    “走,去几个卖国

    贼的家里去!”

    有人号召,有人呼应,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开到了李邦彦所住的汴都外城一区,只见李府的大门早己紧闭。

    汴都城可谓寸土寸金,特别是内城,便是李邦彦这样的执宰也是弄不到合适的住宅,便是李邦彦身为宰相,宅院也是在外城。李家宅院并不是很大,家中正堂的三层楼很是显眼醒目,同时房屋的围墙特别的高,游

    行之人无法翻入,愤怒中的学生与汴都百姓将旗子、石子向李家掷去,并高喊:“卖国

    贼李邦彦滚出来!”

    李家下人透过门缝,见外面这般凶险,自是不敢开门,更不敢出门斥喝。

    天色渐黑,有游行的百姓点起了火把,同时更是高呼,李邦彦再不出来,就烧了李家宅院。

    听到外面百姓呼叫,李家人再也承受不了心理压力,打开大门纷纷走了出来。

    将李家人清点了一番,独不见李邦彦,有百姓大怒,更有人在愤怒之余,将火把投进了李邦彦家里

    古时的房屋大多都是木质结构,可为胆沾火就着,没多时李家宅院化成了一片火海。

    后世史载:大宋靖康元年,公元一一二六年,因为宋宰相李邦彦与金议和的卖国条约,激起汴都民愤,愤怒的汴都百姓、学生将李邦彦家宅付之一炬,史称“火烧李家楼”,因当天是元月十二日,也称“一一二事件”。

    后世史评:公元一一二六年的“一一二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人

    民觉悟的觉醒,标志着华夏旧民

    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对中国新民

    主主

    义革命有着启示与向导的作用。

    更有史学家们宣称,“一一二事件”是个分割点,前半截是封建社会,自这个点后华夏进入到半封建半资主义社会,直到数十年后,华夏彻底进入资主义社会,成为世界文明与生产力发展的领头羊。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
百度风云榜小说:剑来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龙王传说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贴身高手 真武世界 剑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s://www.jcdf99.com 精彩东方文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说手打文字版来自网络收集,喜欢本书请加入书架,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