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伤还没养好的儿子,也因为父亲的倒台,被平时吃吃喝喝欠了不少债的债主们围着讨要欠款,而余有侠又因为无法偿还高利贷手脚都被打断了。
杨仙茅成功拔掉这颗钉子之后,心情很是舒畅,而现在已经到了过年的时候了。
大年三十,一家人其乐融融。正月间,包括曹舵主和漕运史等人都来拜年。对于杨仙茅来,除了必须去拜年的几家之外,其他人他都免了。
因为他需要将更多的时间在指导有影上面。过了正月十五举行太医书院的初试了,必须确保有影顺利度过这次考试,因此杨仙茅便更加紧迫了,有影除了白天在费神医那里学习之外,晚上基都在杨仙茅的医馆里读书。
费神医对有影也改变了态度,开始重点栽培他,因为经过这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他已经发现有影很有希望,能够通过这次考试,在费神医的眼中的确没有高低贵贱,只有能否通过考试,只有有希望的人他才会重点栽培。而现在,有影属于这样的人了。
这些日子,杨仙茅他们的药香社,还是每五天举行一次结社,轮着做东,每次结社时,杨仙茅都并不会故意的出风头,而是,适可而止,但尽管如此,两位郡主都还是得益非浅,对他也更是敬重。
杨仙茅发现,她们也仅仅是敬重而已,两人并没有任何对他心生意的迹象,杨仙茅知道一切都要慢慢来,不可能一蹴而,面对郡主更是如此。
正月十五过了之后,果然便是太医书院的初试。
因为一旦考入太医书院有一定的概率可以做官,因此吸引了天下无数的郎中和医者的兴趣,参加京城的这次考试的有近万人,来自国各地,其场面之雄伟,丝毫不亚于科举考试。
这上万人是为了争夺最终的两百个名额,而两百个中又只有六十个能够入关,这比例非常。但是每一个郎中似乎都有一种不定自己走运了的想法。
都希望能够成为这两百人之一,最终还能以六十人的身份胜出,因此都来参考,当然其中也有相当多的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可能通过,但是也还是想来试试看,还可以寻亲访友,增长见闻。
这近万人的考试地点,都安排在共聚考场。整个考试的过程,跟科举如出一辙,唯一不同是内容。
杨仙茅和有影也都参加了应试,三天之后,初试的结果出来了。当然没有具体的分数,只有两百人的入围大名单。然而出现了一件让杨仙茅意料之外的事,那是他仅列第二名,排在他前面的,是一个叫做左金生的人。
跟着杨仙茅一起来看榜的还有有影和他们宿舍的人,有影看见自己也入围了,虽然排名比较靠后,但是能入围已经让他兴奋无比了,只在那里呵呵呵的傻笑。
看到杨仙茅,列在左金生之后,两位郡主都不住的冷笑,费淑云也愤愤不平,道:“看来,这太医书院的入学考试,还是有人搞鬼,这登徒子居然能拿到第一。”
杨仙茅有些好奇,问道:“这个左金生是谁?”费淑云回答道:“他爹是三司副使左钱通。”
杨仙茅一听便顿时明白了,三司副使相当于是朝廷管财务的部门,权力非常大,手中更是是掌握着天大的实权,如果不考虑左金生他人的医术水平,单单从他父亲的这个身份,总让人朝那方面去琢磨。
也不清楚他究竟是靠自己的实力,还是靠父亲的关系?当然对杨仙茅个人而言,他更倾向于后者。
因为他得到了华佗神医的青囊经之后,自诩在医术领域里头,应该没有能超过自己的。
当然,那的是医术,考试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因为评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卷的人。而这又不像一加一等于二的答案一样肯定。
主观上的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比方自己遇到的是一个很苛刻的考官,而左金生遇到的是一个比较宽松的考官,各自评卷,那么自己的得的分比不上左金生了。
因此杨仙茅笑了笑,道:“只要能通过行,何必在乎名次呢。走吧。”
两个郡主板着脸嘀嘀咕咕在话,她们尽管已经压低了声音,但杨仙茅还是听到了他们话的内容。药香郡主的话的是,这件事要告诉父亲,而白芷郡主不要,不然假如伯父追问为什么要替杨仙茅话,一解释起来恐怕会知道她们跟杨仙茅结社的事。那伯父未必会高兴的,反而节外生枝,既然杨仙茅都了,不要在乎名次,通过好,那也不要去多生是非了。
杨仙茅心中赞叹,这位白芷郡主做事冷静,的确让人刮目相看。
杨仙茅回到医馆,这之前跟着来的伙计,早已经飞奔跑回去,跟老太太禀报了这件事,唐氏很是高兴,早已经吩咐家人,准备了一桌上好的酒宴,要给干儿子庆贺。
见到杨仙茅回来,高兴的挽着他的手:“我的儿,你不仅金榜题名,而且还拿了个第二,可是为为娘脸上争了光啊,一得到消息之后,左邻右舍都来祝贺,你瞧瞧这送来的东西,都快堆成山了。今天晚上咱们自家庆贺,明天我再在酒楼那边,宴请左邻右舍,你意下如何?”
杨仙茅满脸兴奋的对老太太,微笑道:“凭干娘做主。”
当晚酒宴摆下,正准备吃的时候,前面的伙计跑进来禀报,门口来了几个人,自称姓史,是老太太的婆家人,是过来叩谢大恩的。
唐氏皱了皱眉,望向杨仙茅。杨仙茅马上明白了,史老头他的儿子被讨债的人打断了腿,但是却也没有后话了,史家很快明白,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只怕是杨仙茅从中做的手脚。
所以他们才开始明白,这个年轻的郎中,其实有着通天的事,算他们没有如此肯定,但是肯定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来攀上这门亲戚,以后才有靠山。于是一家人都跑过来叩谢。
杨仙茅对这一家很不感冒,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毕竟他们是干娘的婆家人,那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好了,于是叫刘冬雁陪着老太太去门口,看看怎么回事。
唐氏听杨仙茅这么之后,便大致明白了他的想法。于是在刘冬雁的陪同下来到门外,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回去,道:“行了,打发他们走了。他们是听,你考试得了第二,前来庆贺的。是算不认他们这个亲戚,那当成是街坊邻里来庆贺也是应该的。”
顿了一下才又道:“我听他们这么,想想也罢了。其实他们一家人,除了嫂子的嘴巴太毒,令人厌恶之外,其他人倒也不算太过份。”
杨仙茅知道唐氏心地善良,这么可能是心中,对史家多少有些原谅了,于是便微笑:“是否认他们干娘自己做主,不过我跟这家人不待见,所以懒得见他们,干娘自己处理好。”
“干娘知道,来来不这些,咱们接着吃饭。”
一家人又举杯换盏,开始笑饮酒,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杨仙茅的铁矿终于开始开采了,漕运史和曹舵主两个人帮忙从中运作,一条线都已经搭好。从采矿运输到卖给朝廷,部都已经安排妥当。
当源源不断的煤矿运到京城,卖给朝廷,然后当大把大把的银子送到杨仙茅的面前时,杨仙茅自己都惊呆了。
不过,因为采矿在宋代,完是手工作业,挖掘能力低。尽管这个矿山基上是露天矿,直接开挖行,但在没有火药、机械采掘设备的情况下,完靠手工,需要的人力非常多。
然而开采的效果,又不尽如人意,由于开采量不够,费用又比较高,所以送到杨仙茅面前的钱,相比后世的矿老板来,那简直是相去甚远。
但是对于杨仙茅来,已经算得上是日进斗金了,而且这种钱,基上不需要他去费劲巴力的思考和经营,会源源不断的送到自己家中来,简直跟天上掉馅饼没什么两样了。
老太太唐氏看见每天送来的一箱箱的铜钱,也是惊讶得合不拢嘴,一个劲的夸赞杨仙茅这个干儿子事高。
杨仙茅却在心中,若不是干娘你是财神月如意修成正果,投胎转世为人,这才克服了五弊三缺,保住了钱财。要不然这些钱都会是过眼云烟,我是留不住的。
过了些日子,杨仙茅算了一下矿山的月收入,大概也一百两银子。这对于其他人来,那已经是了不得的一大笔财富了。但是对于杨仙茅来,他还是不太满。
因为这样的财富,在两位郡主面前,那简直是九牛一毛。要想靠这点钱,去跟郡主求亲,无异于是惹人笑话,他必须要真正达到富甲天下才有可能。这样与郡主并列才不会觉得寒酸。
现在郡主对他的感觉来看,杨仙茅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他必须要尽快使自己富强起来。在宋朝赚钱跟其他朝代不一样,在宋朝会赚钱能赚钱,是一个男人的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杆。(83中文 83)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