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武炎之便开始炼制雷酸汞。这雷汞所需要的材料,前面已经介绍过。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大致程序就是: 明矾焙烧,得到稀硫酸;稀硫酸蒸馏浓缩得到浓硫酸;浓硫酸加硝石反应,会得到硝酸气体,收集起来,再溶解于水中,就是硝酸。 硝酸与汞(水银)反应,得到硝酸汞,再与酒精(乙醇)反应,就得到雷酸汞!对其进行焙烧,就得到雷汞粉末。如果加入盐酸和铜,得到白色的雷酸汞! 当然,这制造的过程非常非常危险,武炎之是专门让人把门,自己独自一人闭门心研制。 …… 时间很快到了九月二十八,这是武炎之的大娘,也是他的母亲之一的六十大寿。 武炎之当然要给他母亲风光地办一次,毕竟他大娘也是母凭子贵,正二品的夫人。 那书记蒋士鹏一个月前就把风声放了出去,所以到了生日这,自然来的人很多。除了本州大大的矿主、官员、地主,就是临近州县,也由于相当的官、绅、矿主等人前来凑热闹。 除掉自己的幕僚和两个冶监、一个银场的官员,一共都还有三百多人。 自己的母亲大寿,武炎之也倒是没怎么忌讳,觉得应该大办才符合华夏的礼仪。 当然,礼物也收了不少…… …… 又过了六,他看着雷汞已经初步研制了四斤多,足够配合几万斤火药使用,还绰绰有余。 于是便决定第二日带着已经完成的枪械、黑火药、雷汞、子弹部件等东西,赶往岭南绍州;那子弹还没有封装底火。 弹头生产了两千颗;弹壳、底火壳都是采用的模具生产,也已经生产了两千颗。那姚宽和张诚等人把那简易机床之上的配件拆了下来,装上马背驮着到绍州,准备继续加工枪管。 反正如今有好几十人的护卫,驮运倒是很方便的。因为武炎之私人出钱给那些三十八名护卫全部配备了骡子。 这骡子也是比较便宜,六七贯一匹,在南方、北方都可以用。到时候回到京城,要卖掉,换成马也很方便的。 他亲自去的绍州原因,是怕齐暄或者崔玉去,搞不定。因为那里的土著势力非常强大,很多时候连皇命都不遵! 绍州的铜矿资源可是比铅山场还有好,搞好了,一年出百万斤也没有问题的。 如果不把时间抓紧,他明年上半年要回神都的计划要泡汤。因为他还要到饶州附近的洪州、抚州以及杭州附近的三个州,调查武则讲的刺史谋反一事。 虽然他认为那是无稽之谈,不过皇帝的命令不是儿戏,如果不去调查,那是大的罪名。 出发前,他就让巡官崔玉带领几个人,到潭州督办胆水铜矿。那里也有丰富的胆水资源。自己是没有时间去了,也没有多大的必要。 那崔玉的任务也很重,除办理潭州胆水铜矿外,还要在附近的几个州县督办铁矿。因为这炼制胆铜,必须用铁来置换,手艺对于铁的消耗量是很大的。 崔玉一听,武炎之放心让自己去,明他对于自己的办事能力得到认可,自然很是高兴。 在第二,他就带着六名胥吏和杂役出发。! …… 绍州位于岭南道东部,紧挨着江南西道的郴州、虔州等州。此地是大周胆水资源和铜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 一路上,武炎之又在沿途的江南西道的洪州、吉州、虔州等州,勘察了五六个中型的铁矿,让当地大户开采,官府收购即可! 由于也没有成立冶监,他们也不用缴纳那一成的税收,这利润倒是高了不少!当然,事先签订有协议,必须全部卖给官府。 如此一来,整个江南用铁置换胆铜的生铁的就也就有解决了一大半,不用再从北方大规模调拨了。那些大户看见武炎之又免费给他们提供冶炼、生产的技术,自然非常高兴。 他还顺便把沿途洪州、抚州的刺史暗中调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他们有什么谋反的迹象,反而这几个州的刺史都十分清廉。 至于其它的三个州,只有从绍州回来以后再调查了。 因为开办铁矿,所以耽搁了时间,结果花了四十二下午才抵达虔州的县驿馆。时间已经到了十一月中旬。 这正是寒冬季节,不过南方自然不冷,此地等几乎不可能下雪。加上也几乎没什么大雨,路上倒是也不太辛苦。 几人在驿馆休息,准备第二日翻越岭南五岭之一的大庾岭。 …… 十月二十四,含元殿偏殿。 烤着其四个大火炉,武则并不冷,她在与两位宰相议事。今她心情有些不太好,因为同中书门下三品王孝杰进兵不利,被吐蕃大相钦陵的大军阻挡于半路,形势不妙! 那吐蕃名将钦陵让武则头疼不已。此人在对阵大周和大唐的将领时,几乎每战必胜,已经成为了大周的心腹之患。 好在有安西四镇牵制着他,使其不敢图谋关中。否则,他带兵袭击关中也不得的。 “二位相公,前日朕刚去看了武炎之修建的齐路和大圣路,果然非常不错!倒是比以前的土路平坦百倍! 可惜如今修建明堂和枢,加上又是连连用兵,把钱花完了!否则,把宫内的大路都修成那个什么水泥路才好呢!”武则道。 “是的!陛下,微臣也去看过多次,那大路平坦笔直,倒是比以前的土路好了千百倍! 不过陛下,这宫里面的道路,怕是也不用太担心没钱!武大使不是在南方冶炼铜铁吗?听他,如今已经略有成,单单是九月,就已经生产了胆水铜将近五万斤,锌增加了三万多斤。 接下来的三个月,肯定会更多的。而且,他已经上表,将会在十月派巡官崔玉到潭州督炼胆水铜以及铁、锌等,估计早已经到了。 他自己将会到岭南绍州去办理铜矿和炼锌,按照武少卿的估计,到了明年,增加五六百万斤铜是没有问题的。 不仅如此,如今大量生产锌,那鍮的价格以及跌下来,他还建议大量生产鍮制的铜钱。 这样,全国就不会再造成铜钱紧张了!就是市面上的恶钱,也会销声匿迹!”姚璹看出来武则似乎比较郁闷,便道。 “嗯!这个孙儿果然不是吹牛的,还真的办成了这将大事呢!一切就依他。 不过要提醒他,那绍州的冯氏、韦氏势力很大,各有部族武装两三千人。绍州的铜矿十之**被其霸占,办事一定要注意分寸才是! 如果操之过急,恐徒生事端,给他指令,准其必要时调动岭南驻军,恢复绍州的正州秩序,如今倒是像一个羁縻州了!” “遵旨!然岭南的驻军距离绍州太远,怕是只有他自己心办事了,好也不要过于得罪当地的部族。 岭南之地,不大部分是羁縻州,就是正州,也有很多县官不齐备。担任南选的选补使和监察御史,多有受贿枉法者。 州事、县事全都被当地豪族把持!今后怕是还得从官多派官员到岭南去才行!”姚璹道。 “姚相公之言有理!那就再任命蒲州刺史李千里为岭南安抚讨击使,赶赴广州,协助广州都督王方庆处理岭南之冯、陈、韦豪族;牒文告诉他,要严厉打击,不可姑息!”武则道。 “遵旨!”姚璹一听,这李千里是原吴王李恪的儿子,其人曾经长流岭南,对于岭南很是熟悉,他去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看着杨再思一直没有话,武炎之问道:“杨相公为何不语?有什么事情吗?” “启禀陛下!微臣刚刚接到饶州刺史的纪处讷的奏报,武少卿趁其母六十大寿之机,大肆收受贿赂! 不仅如此,还安插亲信开采铜矿,想必有入股在内的!他请求按律严惩!”杨再思此言一出,倒是令他二人大吃一惊。 二人沉默了半晌,最后武则淡淡道:“二位相公对于此事是如何看待的?” 姚璹道:“微臣以为,武少卿替母亲庆祝六十大寿,是很正常之事。至于什么入股安插亲信开采铜矿,此时未经调查,难以判断真假。 不过微臣以为可能性不大,我朝对于官员经商是严厉禁止的。他刚刚入仕不久,不可能不知道这个规定。况且他似乎也不是贪婪之辈。 再,微臣得到乐平冶监牒报,武少卿在银山将几个最好的矿坑收了回来,据,那几个矿坑倒是与纪刺史有些瓜葛。 不过武少卿并没有在牒报当中提及,此事怕是得派监察御史专门调查才能弄清楚!” 他并没有冒然下结论。 武则一听,倒是明白了一大半,心想,那二人一个是侍御史,一个肃台中丞,倒是比普通监察御史的职务高多了。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情,查个什么? 于是道:“此事双方各执一词,就暂且搁下!那武炎之母亲六十大寿,也是我的侄媳,就赏赐她锦缎五百匹,加赏花钗八树、翟衣八等一套。 对了,念在他炼铜有功,修建这齐大圣两条道路也有很大的功劳,就赐其生母从四品郡君,按例给花钗、翟衣、赐会!” “微臣遵旨,马上让有司办理!”姚璹答道。 给其生母赐从四品郡君,就使其摆脱了妾的身份,这对于他弟弟武炎平和妹妹武月有极大的好处,当然对于武炎之没有影响,因为他本身就是在其大娘名下抚养的。 (注:花钗八树、翟衣八等,是正二品妇人的朝服、首饰;根据级别往下降为花钗七树、六树等。) ……………………………分割线………………………… 唐代的南选制度: 唐代的科举考试,一般在长安进行,偶尔也在洛阳进行。还有一种就是直接到岭南、黔中道等地选拔官员,这就是“南选”。 南选:唐代岭南、黔中道的一种选官制度。他不要求当地人到京城参加考试。 而是每隔三年或者四年,派一名五品京官担任选补使,到当地去,从当地人当中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 另外还要派一名监察御史进行监督!当然,当地人也可以正常参加科举考试,比如唐代宰相张九龄。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