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陵郡太守陈登一直想杀死孙策,解除来自南边的威胁。
裴午阳认为离间大臣,分化统治见效太慢,而且凭借自己对孙策的了解认为可行刺杀之事,于是与陈登一起策划暗杀。
孙策性喜打猎,经常在外追赶野兽。他的坐骑曾经追赶过鹰隼,速度也不落下乘,所以被称为“海东青”,海东青速度极快,卫士们的马根本追不上。
孙策乘马驱驰时,得到消息的裴午阳率领另外两个陈登联系到的死士埋伏道旁,趁孙策松懈之时用箭射中孙策面颊,孙策大怒,不顾伤口崩裂,策马将三人全部杀死。
孙策受伤很重,召唤张昭等人,对他们说:“中原正在大乱,以吴、越的人力,据守三江险要,足以坐观成败。你们一定要好好辅佐我的弟弟!”
又令人把孙权叫来,把印绶给孙权佩上,对孙权说:“率领江东的人马,决战于疆场,与天下英雄相争,你不如我;遴选贤才,任用能臣,使他们各尽忠心,保守江东,我不如你。”
随后,孙策独自留下周瑜,说道:“我这一生中,从来没有相信过别人,凡是都亲力亲为。在我不到十八岁的时候,父亲就战死了,留下我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自那时起,我就知道,如果不用我的肩膀去抗,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是会死在这个乱世的。
我知道父亲是大汉的功臣,可是朝廷无力嘉奖,周围的诸侯又落井下石。
放眼望去,满是虎狼,特别是袁术还觊觎着父亲留下的不足千人的部队。
我该怎么做?是手足无措的痛哭吗?是在恐惧中愤怒吗?
不!那样的话,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我那死于国难的父亲!
当时的我的确独自哭过,但是哭过之后,我就含泪立志,我不仅要替父报仇,我还要继承父亲那匡扶汉室的愿望,可是现在看来,是没有这个可能了。
公瑾,你是我唯一的好友,我从来没有像信任你一样信任过任何一个人,江东,以后就交给你了。
我,要休息了。”
周瑜,这个孙策的同龄人,此时一言不发,望着闭目休息的孙策,抱拳退出内室,他的表情,看起来很是平静,但他的内心,也许如屋外的大江一般翻滚吧。
后来医生调治箭伤,孙策伤势缓和,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以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也不能动怒。
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看到被毁的容貌,想起曾经雄姿英发的自己面对的是无数崇拜的目光,对左右说:“脸成了这个样子,怎么还能建功立业!”奋起虎威,推几怒吼,创口迸裂,当夜死去,时年二十六岁。
这时,孙权只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孙权悲痛号哭,没有去主持军政事务。
张昭对他说:“孙孝廉,这难道是哭的时候吗?”于是给孙权换好官服,扶孙权上马,要他出去巡视军营。
张昭率领僚属,向朝廷上表奏报孙策的死讯,并通知属下郡、县,命令各地官吏和大小将领都严守岗位。
周瑜则担任中护军,与张昭一起主持军政事务。
当时孙策虽然已经占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江、庐陵这几个郡,但偏远山区,还未全部控制。流亡客居在江南的士大夫,也还怀有暂时避难的想法,与孙策、孙权未建立起稳定的君臣关系。
但张昭、周瑜等人认为可以与孙权共同完成大业,于是尽心尽力地为孙权效力。
孙策十七岁丧父,二十六卒,十余年间建立大业,少年英万,勇锐无前,真一时豪杰之士!有后人陈林道驻守江北之时,京都诸友人一起邀他到牛渚山聚会。陈林道谈玄理谈得很好,大家想一同和他辩论,要驳倒他。陈林道却拿如意支着腮,远望鸡笼山感叹地说:“孙伯符志向、事业都没有如愿!”独自黯然神伤,感古怀今,于是大家坐到散时也没机会谈论。
当时江东大臣和当地大族慑于孙策的声威不得不拜服于孙家脚下,虽然以程普、韩当为首的一些老将和以周瑜为代表的年轻俊杰一心为孙氏,但是其他的部下有些人见孙权年轻,对他能否成就大业,持怀疑态度。
有的部下徘徊观望,有的想另投新主。
很多部下逃亡叛变,庐江太守李术也开始不听孙权的命令,亡叛之人大多都投靠了李术。
甚至孙权的堂兄平南将军、交州刺史孙辅都因为担心孙权没有能力保守江东,而趁孙权出行时派遣使者与曹操暗中来往。
结果孙辅暗通曹操之事,被人告发,孙权回来后,假装不知道此事,与张昭共同召见孙辅,对孙辅说:“兄弟之间的不愉快要说出来,为什么要叫外人来呢?”
孙辅否认没有此事,孙权将孙辅与曹操往来的书信拿给张昭,让张昭拿给孙辅看,孙辅惭愧的无言以对。孙权于是尽杀孙辅的近臣,削减他的部曲,将他流放到东部幽禁。
李术的叛乱是得到江东大族的背后支持的,孙策的强势使得他们不得不服于强权,然而孙权威势不足,他们便唆使李术当出头鸟,以观孙权的态度和能力。
为了摸清楚李术的意图,孙权首先并没有采取强硬的行动,而是致信李术,要求他扣留“亡叛”者,这一招非常沉着镇定。
结果李术果然沉不住气,公开表示“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这样一来,李术的真面目暴露无疑。
因此,孙权决定首先拿李术开刀立威。
在攻打李术之前,孙权准确地估计了形势,一则致信台骀,将前扬州刺史严象之死推罪于李术;二则军队以宗室亲兵为主。
孙权给台骀的信中说:严刺史昔为朝廷举将,而李术凶恶,轻犯汉制,残害州司,肆其无道,宜速诛灭,以惩丑类。今欲讨之,进为国朝扫除鲸鲵,退为举将报塞怨仇,此天下达义,夙夜所甘心。术必惧诛,复诡说求救。明公所居,阿衡之任,海内所瞻,原敕执事,勿复听受。
当时,南部冶县地域的建安等县的当地山越人又进行了要求自立自治的反抗斗争,孙权派出猛将贺齐,对建安等地第二次用兵,平定山越。
会稽郡冶地的贼寇吕合、秦狼等作乱,西部都尉蒋钦领兵讨击,于是生擒吕合、秦狼,五县被平定,转任为讨越中郎将,以经拘、昭阳两县作为封地。
后来,贺齐讨伐黟县贼寇时,蒋钦督率万兵,与贺齐合力进击,黟县贼寇被平定。
随后,十八岁的孙权任表兄弟徐琨为督军中郎将,举兵攻李术于皖城。李术闭门自守,求救于曹操,曹操无法南顾,不救。
李术粮食乏尽,妇女或丸泥而吞之。
孙权遂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余人。
此战过后,庐江郡治所皖城(今潜山县)被屠,迁治怀宁,仍称皖。
孙权封徐琨为广德侯,迁平虏将军;又封随军的兄弟孙河为威寇中郎将,领庐江太守。
孙权名声大震,李术之叛,终全孙权威名。
孙权不仅以雷霆之势平定叛乱,而且注意团结旧部,招延名士,不管是江东本地的或是北方来的士大夫,只要愿意合作,一律欢迎,加以重用。
鲁肃就是在这时由周瑜推荐,来辅佐孙权的。
鲁肃有一个好朋友叫刘晔,写信给鲁肃说:“当今天下豪杰蜂起,凭你的资质才干,尤其适宜于当今社会形势。你还是赶快回去接走老母亲,不可滞留东城。
现今曹操这个人,在中原拥有十万多兵众,占据富饶的地区,庐江郡许多人都前往依附他,何况我们这些人。
看他的趋势,还会广聚更多的人众,机不可失,你应该速去那儿。”
鲁肃同意了刘晔的意见,安葬完祖母,返回曲阿,当即整顿行装,欲投奔曹操。
正巧周瑜已经把鲁肃的母亲接到了吴郡,鲁肃去见他,把刘晔的建议和自己的打算都对他说了。
当时孙策已经去世,孙权仍住在吴郡。
周瑜劝鲁肃留下来,他说:“过去马援答复光武帝说过,‘当今时势,不仅君主可以选臣下,臣下也可以选择君主’。
如今孙权亲信贤人智士,接纳奇才异能,况且我听说古代哲人的神秘论证,接承天命替代刘氏者,必定起于东南,推算历数观察形势,最终会造建起帝王基业,与天命相符合,也正在东南。
现在正是有识有志之士归附英杰的时代。我正领悟到这个道理,你不必把刘晔的话当作一回事。”
鲁肃知道周瑜不凡的风姿,于是从其言,没有听从刘晔的建议投奔曹操。
周瑜马上向孙权推荐鲁肃,说他有才干,可为辅佐之臣。并且建议孙权应该多方搜罗鲁肃这样的人才,以成就大业,不能让他们流散外地。
孙权立即约见鲁肃,与其交谈,非常高兴。
等在场宾客起身退出时,鲁肃也告辞而出。
但不一会儿,鲁肃又被孙权悄悄领了回来,合榻对饮。
孙权对鲁肃说:“当今汉室如大厦即倾,四方纷乱不已,我继承父兄创立的基业,企望建成齐桓、晋文那样的功业。既然您惠顾于我,请问有何良策助我成功?”
鲁肃回答说:“过去汉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义帝而最后无成,这是因为项羽加害义帝。如今台骀,犹如过去项羽,将军您怎么可能成为齐桓公、晋文公呢?
以鲁肃私见,汉朝廷已不可复兴,台骀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
为将军考虑,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变幻形势。天下局势如此,据有一方自然也不会招来嫌猜忌恨。
为什么呢?因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
您正好趁这种变局,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力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后称帝建号以便进而夺取天下,这有同汉高祖建立大业啊!”
孙权又说:“我如今尽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辅佐汉室而已,你所说的非我所能及。”
张昭年长,论资排辈思想很严重,认为鲁肃不够谦虚,多次非议、诋毁他,说他年少粗疏,不可重用。孙权却对鲁肃另眼相看,非常器重。他厚赐鲁肃,使鲁家的富有程度达到了旧时的水平。
鲁肃尽力辅佐孙权,每遇大事,他都参赞谋划,且思深虑远,有过人之明。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