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信是王允派人送到的。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信中说到这两个月来洛阳的情况。可谓是天翻地覆也不为过。 虽然陈原已经知道这段历史,看到王允信中再次说到这里,还是感慨,历史的惯性,该怎么走,还是会怎么走。 7月何进要铲除宦官,要调董卓进京。 董卓未到,何进就先被宦官骗进宫中杀掉。 而洛阳大乱,袁绍有将宦官杀了一匹。 只有几个宦官逃脱,挟持着小皇帝直接跑出洛阳。 而刚好这时,董卓带兵赶到,找到小皇帝,护送着入宫。 可谓转眼间,何家势力灰飞烟灭,董卓已经掌握着洛阳的权柄。 不光如此,又诱使吕布杀了丁原,原来洛阳的兵力全部集中他手里。 一时间,风云变色,董卓握有头等权势,在洛阳为所欲为。 洛阳无数人遭了难,宗室大户,富商豪贾,都开始成为董卓的目标。 整个京城,惶恐不安。 陈原看着这封书信,回到前厅,看着地图,凝望着图上的洛阳,久久不能挪移半步。 东汉洛阳,人口超过百万,该是何等的繁盛? 东汉是豪强经济,庄园经济为主,而洛阳正是最大最多的豪强聚集之处。 小农经济下,必然导致低效的自然经济。庄园经济,必能促进高效的商品经济。 大户人家的庄园,必然导致一个经济学上的名词出现,分工。 分工直接效果就是高效率。 分工另一个效果就是各式人才的培养。 若这样的形态好好引导,各种手工业人才就能成为初步工业化的基础人才。 各个庄园强大的经济后盾,就能作为资本的源泉。 有了国家的一统,有了安定的经济社会秩序,就有一个极大的市场。 人才,资金,市场,这三样都在,这个社会要进步起来该是何等之快? 战乱,都是战乱,将这一切全部摧毁。 之后好多年,和平时代总是短暂,一直战乱不休,直到隋唐,这个国家才再次有新的盛世。 可隋唐也好,也是不同于东汉,他们从气质上更像西汉,是以武立国。 从商品经济的繁盛来看,东汉更类似于后世之宋朝,不过,跟宋朝市民化的程度来比,东汉则是大豪强奢侈经济的繁荣,下层之人却是奴隶一般活着。 东汉虽是儒家鼎盛,经济却一反儒家重农抑商之策,虽说经济政策也是要求商者不农,禁民二业。 可实际上,这些大豪强是农商都做,有利就赚。 没有盐铁专营的国家管制,豪强做大起来简直强大到可怕。 一个大商人,就能拉起一支几千几万人的军队,这种实力,是后世多少年不敢想象的存在。 陈原对这些大豪强没有好感,也没有太大的恶感,他更对这些豪强手下那些无数徒附,无数专门的手工业者感兴趣。 这些人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繁荣的根基,一个个手工业者支撑了繁华的东汉洛阳城。 一旦历史重演,洛阳彻底被战火吞噬,豪强也好,徒附也罢,都只能是被战火化为灰烬。 陈原眼前似乎出现了浓重的黑烟,笼罩着想象中的洛阳上空,地上残尸一片,路上嚎哭不绝,真正一副世界末日景象。 陈原心中感叹着洛阳的繁华,想着洛阳无数即将被战火吞噬之民众,暗暗下着决心,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惨剧不能再次上演。 即使没有扭转历史,陈原也要将灾难降到最轻的程度。 可该从哪里下手呢?陈原眼睛先看向洛阳东面。 洛阳虽处盆地之中,可是也是当时交通最发达的地方,东面就是广袤无垠的大平原,经济腹地之广可为天下之最。 洛阳东面的荥阳之地,北面有山,将黄河挡在北面。 早就有人将这北面之山开通,挖出一条运河,从荥阳往东南方向一路南下,直达江淮之地。 这运河就是赫赫有名的鸿沟。 也就是在荥阳这里,向南沿着鸿沟可通达黄淮江淮平原,往北则可沿着黄河通达华北平原。 整个平原腹地,都能在这里勾连。 这就是洛阳的枢纽,西进洛阳的咽喉要地,荥阳。 荥阳就是洛阳的咽喉,没有了荥阳,洛阳就是断线的风筝一般,大的经济腹地再也不能掌控。 光靠西面的洛阳盆地,洛阳只能是一普通的城市。 只有有了广袤的东面大平原做腹地,洛阳才是天下的洛阳。 荥阳这里,有一座关,卡住进出荥阳的要道,虎牢关。 洛阳若有大战,所有眼光都将集中于这里,所有焦点必在这里。 看完荥阳一带,陈原又将眼光集中在洛阳北面的黄河还有河东郡一带仔细研究。 现在并州与洛阳朝廷完全隔绝,主要原因就在河东郡。 这里正是战乱之地,日夜厮杀不停,虽然董卓进了京,可是董卓的手下大将,也是他的女婿牛辅正带着队伍与白波贼厮杀,一时间正难分难解。 同样,白波军因为在晋阳城被陈原杀的大败,特别畏惧陈原,因此也特别防备陈原。将并州出河东的咽喉要道,汾水河谷派重兵扼守险关,一时间陈原要向杀过去,也绝非易事。 一定要突破河东郡,那太原郡,那界休就是下一步着力之点。 陈原用木棍敲敲地图上的太原郡,指指界休等地。 无论怎么规划洛阳,不能突破河东,终究是一场空想。 …… 八天后,平城农都尉府前厅气氛凝重。 郭缊、王泽、王柔等并州要人已经到齐,陈原这边,徐晃韩泰也一起参与此次商议,令人意外的是,郭全老爷子这次也来到并州。 郭全已经须发皆白,依旧面色红润,说起话来依旧中气十足。 “文理,你们商议之前,我有话要说。” 老头子郭全开口道。 连陈原都有点奇怪,这老爷子今天是怎么了?以前他只是安心养老,很少主动过问事情,尽管陈原也从不慢待他。 可他却并不倚老卖老,更多是不问是非,顶多是到各个农田去看看庄稼长势如何。 “今年开春,农都尉在太原要建粮食基地。老朽不才,以前也是朝中大司农,跟种田打了一辈子交道。今年也在太原郡几个县多跑了几趟。今年所见竟是以前前所未见,你们知道何事?” 老爷子说到这里停下来,看着王允,王泽,陈原几人。 陈原也是好奇,还没发问。 老爷子接着说道“太原郡一地,以前所种粮食,每亩所收,多则200多斤,少则百十斤上下。这是麦子,粟的产量,还更低,能到一百斤也已经算高产。而今年,麦子产量高了一点,但是有一种粮食,玉米,有些地方最高可达千斤,差的也有600斤以上,平均都在800斤。” 陈原对此早就心里有数,只是淡淡一笑,恐怕是老爷子家里反正也不吃玉米,就是人家跟他说,他也当做普通一粮食而已,没有特别放心上。 今年太原大种粮食,动静太大,他也有时间,仔细去看了,因此才被玉米的高产有些震惊到。 王泽王柔都知道太原郡比雁门郡粮食产量高,没想到竟是高一半左右,竟也是吓了一跳。 “以前太原郡人口最多的时候,二十多个县总共有70万人上下,若是有一半田地种上玉米,随便就可以养活300万人。若是都种上玉米,只怕500万人口也不是问题。” 郭老爷子这话一出口,除了陈原,大家都有些震惊,光一个太原郡,就能养活300万人。若是并州朔方云中等几个适合种粮的地方都好好种粮,岂不是可以养活上千万人口。 “现在整个并州各地,太原郡、雁门郡、朔方郡、云中郡,听说都种上玉米,都是文理从胡人手里买来的种子。这小小的玉米种子,可是帮了并州大忙。文理,你居功至伟啊。就不讲你打仗的功劳,就靠这玉米种子,就能让并州多养活上百万以上人口。光这一点,就可以任并州刺史之职。 文理,多少并州百姓都该感谢你带来的玉米种子。多少人,因为文理带来的种子,从此不再挨饿。 所以,我最近一直在想,早该有文理任职并州刺史,将整个并州名正言顺地管起来。” 陈原其实仗着兵权,在并州自行其是,哪怕是那时候王柔王允等担心他跟董卓冲突,他依旧不管不顾。 只不过,当时大家都认为这是权宜之计,因为只有陈原手里有兵,能够保护并州,并能安定一方。 可是如今,董卓看来是不会来任并州牧了,他现在已经是朝廷内第一大权在握,那还会做并州牧? 可是并州之事,再次空悬起来。 而现在何进已死,王允在董卓面前估计也说不上话。 那并州现在只能由手握兵权的陈原继续管下去。 陈原资历做并州牧并不合适,不过他前面已经像一个刺史一样管理并州。 如今只是难以名正言顺而已。 陈原笑着摆摆手道“并州刺史都需朝廷任命,又不是我们谁说了算的。” 陈原现在兵权在手,郭家王家都不掣肘,管理并州并无什么障碍。 郭全眼一瞪道“洛阳现在正乱,朝廷也无暇顾及并州。我并州现有你将地盘大多光复,此等功劳,你不做,谁又能在此任职? 再加上你带来的玉米种子,无数并州百姓都能吃饱肚子,这是何等的功绩? 其他人,谁又有能让人信服的功绩。 除非朝廷有令,现在只能由你文理,来管并州事务,其他人,我一概不认!” 郭全说到最后,有些激动地青筋暴起。 一旁的王柔、王泽连忙点头道“老人家说的对,文理此时就该将并州事务管起来。” 陈原看他们的意思,实际上,对他没什么影响,只是有时候处理事情更方便一些。 “好吧,既然大家都没什么意见,我就先管起来。” 陈原也不多客气,此时,就该名正言顺地将权力明确下来。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