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此为防盗章, 购买比例未达30%的两后才可看哦。 外面不断的有兵器相接的声音,纷乱的脚步声,还有惨叫声传来。不过很快的,这一切声音就都停止了。 青荷性子急, 忍不住,颤着声音就问沈沅:“姑娘, 咱们现在可不可以出去了?” 总是待在屋中不出去,想着外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场景,自己倒要把自己给吓个半死,索性不如现在就出去看看外面到底是个什么情形呢。 沈沅没有回答,而是走到船窗边, 谨慎的往外望。 就看到船板上横七竖八的倒着许多水匪的尸首, 也夹杂着个别没有成功跑下船的水手尸首, 而李修尧的软剑正架在一个水匪的脖颈上。 那个水匪就是那个大当家的。李修尧垂眼无声的看着他,目光冷然犀利。 站在一旁的齐明这时就问道:“公子, 现在怎么办?” 李修尧出手迅捷如电,刷刷几声就挑断了大当家的手筋和脚筋。然后他反手一个利落的还剑入鞘, 沉声的吩咐着:“留他为活口,去报当地官府。” 就算是水匪, 可死了这么多人, 还是要报当地官府知道的。 齐明应了一声,转身就往船下走。 躺在地上的那个大当家这时却是痛呼出声, 又扯着嗓子对李修尧高声大骂各种粗话。李修尧皱了皱眉, 然后弯腰倾身, 徒手在脚边躺着的水匪尸首的衣服上撕了一块布条下来,回身就将这块沾染了猩红血迹的布条塞到了大当家的口中去,堵住了他的嘴。 做完这个之后,他直起身来,目光在中舱那间紧闭着门的舱房处扫了一眼。 方才激战的时候他眼角余光看到船上的船家和水手都争着跑下了船去。也有几个粗使的婆子和丫鬟都跑了下去,不过那位姑娘倒是一直都没有跑走,甚至面都没有露一个。 也不晓得她这到底是一早就吓破了胆,瘫软在舱房中连跑的力气都没有,还是她相信自己,觉得他能摆平这些土匪,所以只镇静的在房中等着局面稳定下来。 不过他随后又有些自嘲的笑了笑,大家不过萍水相逢,初次见面,她如何就会相信他?只怕她还是吓破了胆,连跑的力气都没有。 他心中正想着要不要过去敲门,告诉那位姑娘已经没事了,可以出来了,但猛然的就看到岸边有许多人手中擎着火把走了过来。同时人声鼎沸。 心中微凛,李修尧的右手就又放在了腰间软剑的剑柄上。 这时就听得一阵脚步声,是齐明去而复返。 齐明面上满是喜色,高兴的道:“公子,我刚下了船,正要找人打听县衙在哪里,忽然就见前面有一队官兵走了过来。我过去问了问,才晓得先前跑下船的船家去报了官,知县就遣了一队衙役随同船家来了。” 李修尧听了,这才将按在剑柄上的右手收了回去。 而这时船家已经领着那队衙役上船来了。 到处都是明晃晃的火把,照见船板上到处都是横七竖八躺着的尸首和鲜血,水面上还漂浮着许多中箭身亡的水匪尸首。 前来的衙役们都吃了一大惊,一齐抬头看着背手站在前方的李修尧。 就见这位年轻人气度从容,甚至他身上穿的那件青绢箭衣上面连一滴血都没有沾上。 领头的衙役姓王。当下他上前一步,口气极不敢置信的问着:“这些水匪都是你一个人杀的?” 李修尧只点了点头,没有话。 王衙役倒抽了一口冷气,只觉得眼前的这个人简直就不是人。 要知道这些水匪极是凶悍,困扰他们很久了。知县老爷组织全县的兵差进行了几次围剿,但都损失惨重,一点用都没有。但现在,这些凶悍的水匪就被这样一个看上去也不过二十岁的年轻人一个人给剿杀掉了。 王衙役的心都在打颤。他对着李修尧的态度就越发的恭敬了起来:“请问您贵姓大名?是哪里人氏?” 这样的人若是能留在安德,往后还怕什么水匪?什么匪都不怕的了。 李修尧看了他一眼,只简短的回了一句:“免贵姓李。” 其他的他就没有再多了。 王衙役也不以为意,一边吩咐着手下的衙役将所有的水匪尸首,还有那个还活着的大当家都抬回县衙去,一边又同李修尧道:“还要劳您大驾,随我去县衙见一见知县老爷,将今晚的事都一遍。” 这也是理所应当的要求,李修尧没有拒绝。 王衙役又回身问站在他身后的船家:“你这船上可还有其他什么人?都要随我一同去县衙,将今晚的事都同知县老爷清楚。” 船家垂手恭敬的回道:“的这船上还有一位要到京城去的姑娘和她的几个丫鬟婆子。” 王衙役就问着:“那位姑娘现在何处?” 船家伸手指了指中舱:“那位姑娘自从在常州上了的船之后就一直住在中舱那间舱房里的。” 王衙役见船家指的那间舱房现在门关的紧紧的,就叫了旁边的一个衙役前去敲门。 那衙役应了一声,走过去抬手敲了敲门。 李修尧这时也抬眼看着那里,背在身后的右手食指轻微的动了动。 就听得吱呀一声轻响,有个穿着秋香色比甲,眉眼生的清秀的姑娘走了出来,目光望了一望船板上站着的许多人,然后她转过头,轻声的着:“姑娘,您请出来吧。” 随后众人就又见一位姑娘走了出来。 她穿了一件水蓝色撒花缎面的长袄,白绫裙子,外头又披了一件雪青色的素缎披风,瞧着极是素净。不过她现在微垂着头,众人看不清楚她的相貌。 王衙役上前几步,抱拳道:“劳动姑娘了。不过依照规矩,今晚在船上的人都要去县衙一趟,同知县老爷将今晚见到的事都一遍。” 因为见对方是位年轻的姑娘,所以王衙役话的声音不由的就较平时轻了两分。 “官爷客气了,这是应当的。” 沈沅屈膝对他行了个礼,声音平静的着。 李修尧听她声音平静,整个人看起来也很镇定,心中就想着,看来刚刚她并不是被吓破了胆。 这时又见沈沅抬起了头来。 其时月光明亮,火把的光也照的到处明晃晃的,所以李修尧立时就看清了沈沅的相貌。 他心中微微一惊。 是她。 而王衙役和他身边的那些衙役看着沈沅双眼都已经发直了。 这样容色绝丽的一个姑娘,可真是生平未见。 过了好一会儿王衙役才回过神来,出来的话较刚刚越发的轻了下去。简直就怕声音稍大了些就会吓着眼前的这位姑娘一样:“请姑娘随我下船去县衙。” 沈沅点了点头:“有劳官爷。” 她一眼都没有看李修尧,只是跟在王衙役的身后就往船下走。 沈沅可是清楚的记得,在上辈子她未嫁进李府之前她是从没有见过李修尧的。也是嫁给了李修源的第二日,她在李府认亲,这才第一次见到李修尧。 而现在,她心中想着,李修尧又怎么可能会认得她?于他而言,她只不过是一位萍水相逢的陌生姑娘罢了。又或者,他会觉得她这个人很好心的答应让他上船,载他到京城? 这样不得罪他总归是好的。 到了县衙之后一切事情都很顺利。 知县欣喜于水匪都被剿杀掉了,将这事上报,上头必然会奖赏他的。他原有心想要留李修尧在他县衙做个捕头,但在得知李修尧原是聊城的参将,接了吏部文书去兵部报到的事之后,他反倒立时就从堂上走了下来同李修尧行礼。 参将的品级是高于知县的,而且现在李修尧进京,品级肯定会再升。 随后知县又问了沈沅的家世。自然今夜发生了这样大的事,按照规矩,船上的人都要清自己的身份。沈沅没有法子,也只好了自己的家世。 知县一听沈沅的父亲是当朝太常寺少卿,对她的态度就越发的恭敬了起来。 待得一切都问清楚之后,知县下令将水匪头子关进了死牢,只待上报上头,拣个日子就要处斩。而对于李修尧和沈沅,知县则是遣人去雇了马和轿子来,亲自送他二人回船。 徐妈妈看了她一眼,随后叹了一口气:“出来姑娘您也别多心。那时候夫人病了,收到了姑娘您遣人送过来的一封信,夫人看了信,心疼您,哭了好半日。可后来不晓得这封信怎么就到了薛姨娘的手中,薛姨娘拿着这封信去见了老爷。想必她同老爷了什么,老爷当时暴跳如雷,拿着那封信就气冲冲的来了听雪居,斥责夫人教的好女儿,然后就拂袖而去。过后没两日老爷又夫人现在病着,没精力管着内宅里的事,就让薛姨娘来管。夫人听了,气的病情当时就加重了。过后不到半个月,夫人就去了。” 徐妈妈到这里,止不住的又开始落泪。忙拿了手里牙白色的手帕子擦着泪水。 沈沅却是沉默着。不过却更紧的捏着自己的手心,手指甲都深深的掐进了掌心。 徐妈妈这时候又从袖子里拿了一本册子,还有一份信,双手递了过来:“姑娘,这份册子是夫人当年的嫁妆单子,这封信是夫人临终前命我一定要交给您的。” 沈沅接了过来。打开信的时候手都在发抖。 母亲的字温婉秀丽,一如她的为人。信中她她已知自己时日无多,只是放心不下沈沅他们姐弟三人。又长姐如母,要她往后好好的照看着弟弟和妹妹。随后便了她嫁妆的事,库房里她陪嫁来的那些东西也好,庄子铺子也好,都由沈沅暂且代管,等往后沈湘和沈泓大了,由着沈沅将这些平分给他们。信的末尾又语重心长的嘱咐着沈沅,让她好好的改一改她以往的性子。往后母亲不在了,她的那个性子,还有谁能纵容呢?再不能如以往那样了。 母亲...... 沈沅将这封信紧紧的抵在自己胸口,垂着头,泪流满面。 徐妈妈还在一旁轻声的着:“夫人担心自己库房里的那些东西会被人惦记上,所以临终的时候就特地的吩咐了老奴,让老奴一定要好生的守着,等姑娘您回来了,就亲手交到姑娘您的手上。便是姑娘您院里的这些东西,夫人也怕您不在这里的时候别人偷着拿了,也特地的遣了人守着您这里。只是老奴无用的很,夫人嫁妆里的庄子和铺子这些,夫人走后,薛姨娘三姑娘还不到十四岁,如何会管那些?更没有个让我这个老婆子代管的理。也不能全权交给底下的那些管事让他们管着的道理,指不定他们就要趁机中饱私囊的。所以薛姨娘就回明了老爷,老爷就让薛姨娘暂且先管着这事,等姑娘您和三姑娘出阁的时候,还有五少爷大了,再分别的将夫人的这些个庄子和铺子交由你们自己管着。老奴整日的在府中出不去,也不晓得夫人的那些庄子和铺子现在到底如何了。” 沈沅没有话。 她是知道的,薛姨娘的娘家穷困,以往没少受过银钱上的苦,所以便导致薛姨娘心中将银钱看的极重。让她管着母亲嫁妆里的那些庄子和铺子,就如同让一只老鼠守着米仓一般,监守自盗是肯定会有的。 但若是这会子贸然的就去父亲那里要自己接手管着母亲嫁妆的那些庄子和铺子,师出无名不,只怕到时薛姨娘从中一挑拨,她反倒不讨好了。所以这事暂且也只能慢慢的来。 随后沈沅又和徐妈妈了好一会儿话,然后才上床歇息了。 只是从常州回来,足足走了一个月的水路,在猛然的睡在床上,恍惚间依然还在船上一般,身子还在不住的摇晃着。而且刚刚才听徐妈妈起母亲的那许多事,如何还能睡得着?丑时一刻的时候才朦朦胧胧的睡着了。 次日她醒的极早,睁开眼看到的就是头顶雪青色的素绸帐子。再一转头,看到的就是前面不远处立着的紫檀木架绣芍药蝴蝶的白纱隔断屏风。 沈沅记得这架屏风还是母亲亲手绣了给她的。那个时候母亲还笑着同她:“我的沅沅生的和芍药一般的娇美动人,将来必然能嫁一个好女婿的。” 言犹在耳,但母亲现在却不在了。 沈沅躺在床上发了一会儿呆,然后才开口叫采薇。 昨儿晚上是采薇当值,就睡在外面的床房里。朦胧中听到沈沅的声音,采薇忙起身爬了起来,快速的穿好了衣裙,绕过屏风来问着:“姑娘,您醒了?” 沈沅嗯了一声,采薇退出去开门叫青荷和青竹打水进来服侍沈沅洗漱。 等沈沅洗漱好了,采薇又问道:“姑娘,您今儿要穿什么衣裙?” 沈沅以往的衣裙都是颜色极娇嫩鲜艳的,现在为母守制期间自然是不能穿。倒是在常州外祖父家做了好几身素净颜色的衣裙。 沈沅看了一眼衣柜里面摆放的衣裙,随后就道:“就那件牙白色暗花缎面的对襟夹袄和那件玉色的裙子罢。” 采薇应了一声,快手快脚的将这套衣裙从衣柜里拿了出来,服侍沈沅穿了。又给她梳了发髻,首饰也都是素净的银器。 等穿戴好了,吩咐青荷和青竹留下看院子之后,沈沅就带着采薇出门去给父亲请安。 沈承璋身上穿着黛色的夹袄,正在薛姨娘的服侍下进早膳。 看到沈沅过来,沈承璋就和善的问她:“你舟车劳顿,昨儿才刚到家,怎么不多歇会儿,起的这样的早?” 沈沅站着温顺的笑道:“女儿一年多未给父亲请过安了,今儿什么也要早起过来给您请安的。” 以往沈沅不耐烦听沈承璋她这不好那不好,十半月的才去给沈承璋请一次安也是常事,还都是母亲催逼着才去。这会子倒这样早的主动就过来请安来了,沈承璋见了,心中也觉欣慰。 他就问沈沅:“可曾进过早膳了?” 沈沅笑着摇了摇头:“知道父亲待会儿还要去上早朝,我一起来就赶着过来请安了,倒还没有来得及用早膳。” “既是没用,那就过来坐着同我一起用早膳。”沈承璋着,又感叹的了一句,“起来我们父女两个倒许久没有坐在一起用过早膳了。” 沈沅笑着应了,走到了沈承璋身边的椅中坐了下来。 薛姨娘站在一旁听着沈承璋和沈沅话,只觉心中震惊。 昨儿晚上沈沅和沈承璋在屋子里话的时候并没有厮丫鬟在一旁伺候着,所以薛姨娘只知道沈承璋和沈沅父女两个已经和好了,但不知道沈承璋现在对沈沅竟然是这样的和善。 看着倒是父女情深的感人画面。 薛姨娘心中微微不安,不过面上却是带着笑意的道:“大姐在常州一年多,老爷虽然口头不,但妾身晓得老爷心中是很挂念大姐的。” 又接过了一旁丫鬟递过来的一副碗筷,亲手摆在了沈沅的面前。 薛姨娘是妾,沈沅却是嫡女,这身份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沈沅能坐在桌旁同沈承璋一起用膳,薛姨娘却只能站在一旁伺候。 不过薛姨娘到底是父亲心尖上的人,表面上样子还是要做做的。所以沈沅就对着薛姨娘微微的点了点头:“劳烦姨娘了。” “大姐客气了。”薛姨娘笑着回答,不过心中却越发的心惊了。 沈沅什么时候这样的和善知礼了?瞧着就是个言谈举止端庄得体的大家闺秀。可她以往分明就是那样骄纵的一个性子。 沈承璋看到沈沅这样的和善知礼,他心中也高兴。 父女两个人一块儿用了早膳。 薛姨娘接过了丫鬟手中捧着的绯色公服,亲自给沈承璋穿上。 沈承璋一面伸展着双臂,任由薛姨娘给她穿着公服,一面同沈沅着话:“你一年多不在家,家里的兄弟姐妹难免也有些疏远了。现下你回来了,就该和他们多走动走动才是。” 沈沅站在一旁,敛眉垂眸,温顺的答应着。 薛姨娘这时就在一旁笑道:“知道昨儿大姐回来,我一早就已经领着各位姑娘少爷在二门迎接大姐了。旁人也罢了,倒是澜姐儿,这一年多起大姐来她就要哭的,心中极是思念长姐,好几次都要来求您接大姐回来呢。这不,昨儿澜姐儿一见到大姐,立时就激动的哭了,拉着大姐的手一直叫长姐。” 沈承璋听了就点头,面上也有笑意:“她们姊妹感情好,我这个做父亲的在旁边看着心中也高兴。” 沈沅面上一直带着笑意,不过心中却在冷笑。 薛姨娘这睁眼瞎话的本事,今儿她可算是领教了。 不过口中却是柔声的在着:“我这一年多虽在外祖父家,但心中也是极想念父亲,姨娘和各位兄弟姐妹的。” 又笑着道:“这次我回来还带了一些常州的土仪回来。东西虽不值当什么,但也是我的一片心。待会儿就送到姨娘和各位兄弟姐妹那里去,姨娘可别嫌弃才是。”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