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他。 李可依一眼就认出,这清瘦书生,正是昨被爷爷跟父亲送走的布衣书生。 落雪之后,尘安城中多数人家都换上了御寒的棉衣,官宦之家则换上昂贵的轻裘。 因此这样一身布衣,给李可依留下深刻印象。 还有细长手臂与瘦高身材,更是让李可依确定,这人就是昨到李府中找爷爷的布衣书生。 清瘦书生伏在太子耳边低语几句。 太子立刻面露喜色,随即又掩下双目神光,略带歉意对少女道。 “可依,我有门客来访,去去就来。” “去就去呗,把这个书生留下来陪我听书就好,一个人听书好无聊,都没人给我讲解。” 李可依打个哈欠,做出一副苦闷困倦的神态。 太子与书生对视一眼,目光犹豫不定, “这……” 魏氏兄弟是借着郭羽的旧交身份请来的,自己单独去见有些不妥,也不太了解魏氏兄弟的脾气秉性,还需要郭羽在一旁协助配合。 李可依这里又是特意请来帮她解闷的,少女心情多变,没得机敏的人看着,怕等不到自己回来就负气离去,下次再请又要费一番心力。 正犹豫间,隔间外又传来家丁的禀报。 “殿下,有宫里内侍传诏,要殿下速速进宫。” 大风阁外北风呼啸。 除了呜咽的风声外,内侍中还流传着,偶尔有人能从风声中,听到烈马嘶鸣的声音。 大风阁以东,矗立着最高的建筑是东华馆,不过在朝臣口中,那便是皇城中的工馆。 阵阵烈马嘶鸣声从东华馆中传出,仿佛有人正在大殿内驯服一匹烈马。 四名金边紫服的上卿,正襟危坐在东华馆大殿内,不断忍受耳边传来的烈马嘶鸣声。 独自在偏厅里的帝王,还在饶有兴趣的把玩着手中的铜灯。 这铜灯外形,酷似一匹前蹄高抬,人立而起,仰长啸的骏马。 仅仅依靠两条后腿,与一根拖曳在地上的缰绳作为支撑,摆在桌上近乎半人高。 马腹中镂作空腔,两侧细腻的铜编制成肚皮,马尾甩动,马首高昂。 最神奇的地方在于,随着马腹中灯火燃烧,马尾会左右缓缓摆动。 而每当马尾摆动一遍,马首嘴中就会发出一阵类似嘶鸣般的啸声,伴随着一阵烟气从顶端的马嘴里喷出。 “一,二,三……” 东华馆中温暖如春,穿着宽松便服的帝王绕着桌子一边走,一边数着步子。 “……十,十一,十二,叫。” 嘶。 马口又喷出一阵烟气,伴随着嘶鸣声回荡在东华馆内。 坐在最上首的两名紫衣上卿,白发长须,亲身经历了前书房大殿中的风波。 另外一名略显肥胖的紫衣上卿,坐在左手边。 不过要是与馆营使牛震的肥胖比起来,只能称呼这名上卿是身材匀称了。 最后一名坐在右手边的紫衣上卿,看起来最年轻,双目狭长。 每当嘶鸣声响起,他的右手就不由自主得在袖子里抽动下。 “白卿。” 帝王的声音,在又一阵嘶鸣声后从偏厅传出。 双目狭长的紫衣上卿,抑制住右手的抽动,恭敬的起身,朝着偏厅方向拱手答道。 “臣,白虚谷在。” “你是白柱国之子,又是九卿之一,你应该最明白,如果是先帝要任命京都指挥使,最看中的是什么。” 白虚谷不急不缓,照着当年先帝过的话答道。 “先帝曾亲口过‘尘安城大风呼啸,必须有一座巍然不动,傲立如阁的指挥使’,因此微臣以为,先帝最看中的是其稳重。” 咯噔。 偏厅内发出,似乎是两枚铜器相撞的声音。 内侍们心中,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异响惊了一跳,但没有帝王的命令,没有人敢随意出声。 偏厅的帘子掀起,身着宽松便服的帝王缓缓踏出,朱紫色服饰下的身材,比原本就健硕的白虚谷还要高出半个头。 白虚谷目光穿过偏厅门帘,看到那座铜马腹中的灯火,已然熄灭了。 “不错,白卿果然最得先帝深意。” 帝王踱步至殿内,上下轻拍两下手掌。 即是抹去方才熄灯时手上的油迹,又像是在为白虚谷的话鼓掌。 接着负手而立在殿门,望着东华馆外遥遥可见的大风阁,意欲不满道。 “大风阁啊大风阁,你们三位上卿,也跟随先帝多年,怎么就不明白先帝呢?” 四名上卿齐齐站立原地,最上首的吉太傅率先回应。 “皇上,此次呈上的新任京都指挥使名册,就是上卿府经过深思熟虑选择的,他们每人都办事稳重,而且多年来在兵部蒙卿那里考核皆是优良。” “吉卿的没错,皇上,微臣兵部每年考察一十八府与三十八城兵将,因此选送给上卿们的候选人,都是连续多年考核优良之将领。” 上首另一名白发长须的上卿太傅,也紧随其后。 “先帝时任命魏嵩的诏书,就是经臣之手发出,臣议书卿黄用郎,也赞同吉卿与蒙卿所言。” “臣,白虚谷附议。” 四名上卿,态度不出意外的一致。 拢在宽松袖子里的手指微微弯曲,像是凭空捏住了一根不存在的缰绳,在帝王脸上却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 “上卿府递上来的名册,朕自然知道可靠,不过调任外将来京都,你们可曾询问过副指挥使的意见呢?” “这倒未曾。”四人中最年长的吉卿回禀道,“选任京都指挥使,未曾听过要听取副手的意见。” 殿外一行内侍低眉垂首,快步进入殿门。 尖利的声音在东华馆大殿中响起。 “皇上,太子殿下到了。” “进来吧。” 话音刚落,殿外立刻走来一名面容俊秀的年轻人。 太子体格如雏虎出林,步履随风,给整座透着清雅香气的大殿中,带来一缕清新山风。 “太子今年也二十岁了,跟随三位太傅学习这么久,也该知晓点政事,这件事就交给你和四位上卿处置吧。” 完,帝王留下四位上卿与刚刚进殿来的太子,重新走回偏厅。 咯噔。 挪动铜器的声响从偏厅内传出。 接着有吹气声发出,想来是又在点燃那座,能发出烈马嘶鸣声的精巧铜灯。 内侍搬来桌椅放在吉太傅上首。 太子冲两位太傅行过礼,便一同落座询问起今的议事内容。 吉太傅慢慢悠悠讲述完因果,太子也立刻明白了,今为什么会把自己传来参与议事。 皇上前日将久病的魏嵩革职,那京都指挥使的职位便成了一个空缺。 上卿府反复商议后,呈上了一份候选人名册,那新任的京都指挥使,就由皇上在这份名册里选任。 在不时响起的嘶鸣声中,太子翻开名册仔细查看一遍,立刻发现其中蹊跷。 这份京都指挥使候选人名册,共有十人。 其中京都九大营卫将军三人,北方十八府将领五人,南方三十八城将领两人。 要是单单看这份名册,最合适的自然是,九大营卫将军中的一人。 要是按照前指挥使魏嵩的经历来看,五名北方十八府将领,也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至于南方三十八城的两名将领,名册中所列考核,军功,家世,履历,也都是上上人选。 可是偏偏漏掉一个人,李一利。 “吉太傅,不知道上卿府筛选这份名册用的是哪种方法?” 太子一脸正色请教,从四名上卿中最年长,也是资历最深的吉太傅打开话题。 吉太傅抚着长须,从容不迫道。 “名册原本三十余人,由兵部蒙卿,先从考核优良的将领中筛选二十余人,其余上卿每人提名一位合适人选,然后昨上卿府共同审议一后,遴选出十名优中之优。” 这话听起来滴水不漏。 筛选者本就是优良将领,又经过上卿府九名上卿一的审议,每个人都可以是军中楷模。 “吉老师所言极是。” “殿下。”吉太傅一拱手,打断太子的话。 “今日不是书房讲课,老朽与黄卿也不是太子师,现在是殿下代皇上临政,与微臣们商议政事,称呼微臣官职才合适。” 太子心知今不同往日,也不恼,微微一笑。 看起来是自己与四位上卿坐在大殿中议政,可是大风朝的帝王,此刻也在倾听所有人的对话。 除了设立工馆外,今选任京都指挥使,算得上皇上登基两年来,京都中最大的人事变动。 太子并不清楚,父皇是否有中意的人选。 毕竟从父皇还是太子的那些年起,几乎就沉迷在这些精巧的玩意身上,与军中将领几乎没有多少交集。 不过太子自己心中,却有一个极合适的人选。 京都副指挥使李一利。 无论从家世,履历,职务,还是从才能,品性,年龄来看,都无可挑剔。 最重要的一点是,太子觉得自己还需要,一位能教授自己兵法的老师。 副指挥使成为太傅,恐怕有点困难。 但是京都指挥使要成为太傅,再加上至少一位柱国将军的支持,有皇上同意跟太子亲自提议,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太子府内。 隔间中突然变得异常安静。 李可依好奇的打量着,坐在末席的清瘦书生。 这太子府李可依经常来玩耍,之前从未注意过这名书生。 今却对这名,总是穿着布衣的书生,燃起了十万分的好奇。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