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福源县的老东山,是海家的下。周围大二十多个寨子的土地,大多是他家的,租给佃户种着,海老爷是这里的土司。
海家住在鲁清溪,这寨子住有四百多户人家,多是彝族。寨子三面环山,坐西朝东。中间是个槽坝,一条河弯弯曲曲从坝中流过。
河水是从海家大院里的龙潭里流出来的,出口朝东。每年开春,龙潭里时常游出不少阴河鱼,巴掌大,细长细长的,味美可口,但只有海老爷能享用。
河埂和周边山脚,全栽满高蓬高蓬的竹子。河两边是稻田和菜地,山上长满各种树木、野山茶、杜鹃。被人们称之为高山深处的江南。
海家大院,在寨子的后边。由一栋大石房和左、右、后,三排长瓦房组成。
前面是堵围墙,开一道大门,大门两边各有一个正方形三层高的炮楼。大石房被包围在中间,是一栋雄伟、高大三合院石房,共三层。
外墙全是用六面大青石从脚砌到顶的,房子用的是石柱。中间井也是用正方形的青石块镶起来的,长、宽各十多丈。
两扇正大门,是铁皮打的箍。
正堂和左右厢房各五间,楼下是会客厅,二楼住人,侧厅三楼住着账房先生和服侍老爷和两个奶奶的佣人。三个儿子住两边厢房,老爷的贴身保镖,住在右厢房的三楼,左厢房三楼堆放许多贵重东西。
十多个家丁住在右旁长瓦房的楼上,楼下是堆放杂粮、洋芋和杂物。左边楼上住着煮饭、喂猪的各种杂工,楼下是伙房和食堂。后面有四座圆形的大粮库。
大院里还养着两只大狼犬。后房外是被围墙包围着的几十亩宽大的果园和菜地,出水龙潭也被包围在里面,龙潭上建了座半拱平顶宽石桥。龙潭后门外是一座五六丈高的石山,石山上有一座炮楼。
果园里栽有桃、梨各种果树,果园里盖有两座琉璃瓦的亭子,亭子里摆有大理石的桌子和凳子。明,海老爷很喜欢园林建筑。龙潭里流出的水就从果园中间淌过。
果园周围就是大片大片的菜地,种有一年四季吃不完的各种蔬菜。菜地边,紧靠围墙盖有十多间猪圈房和马圈房。
海老爷已六十出头,长得个大体胖。虽是土司,但随着国民政府的强制统治,权势已经不太大了。
此人表面心地善良,家中虽养着很多家丁,只是防匪,很少伤及老百姓,彝民有难,他还会给予同情、施舍。
可是,暗中确有个较歹毒的规定。
这里有一个风俗习惯,女子出嫁前的头晚,不能在家里睡,要在别的女孩家中睡。以免在家时,母女分离悲伤过度,影响第二的婚事。
他趁此机会,暗中规定,长得漂亮的女子,出嫁的头晚,头顶黑布盖着脸,由族长悄悄送来跟他睡一次,他认为这是老牛啃嫩草,尝新鲜。
族长带来,先送到后门的炮楼底下,再由海老爷的贴身佣人接进去,安排给老爷。族长就在炮楼里睡觉等着,女子跟老爷睡了以后,亮前再由族长带回去。
但是不许对外讲,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准讲,讲了就要遭祸殃。当然,这种事,哪个姑娘也不好意思跟别人去讲。
因而,出嫁后生的第一个娃娃,谁都不知道是海老爷的,还是自己男人的?
荞花就是其中一个受害者,这个仇,她一直暗中记着,没人知道。
海老爷有两个老婆,都是彝家姑娘。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是大老婆生的,儿子是老婆生的。大儿子在外面做生意一直音讯全无,二儿子已经三十多,讨了媳妇什么都不管,只是到外面抽大烟、赌钱,几不归家。
儿子十五岁左右,念过学,比较聪明,但也是一个爱玩抢弄棒,鬼舞神气的人。
家务多是老婆料理,但主事的还是海老爷,家中的事,还是他了算,两个媳妇不敢多嘴。
【精彩东方文学 www.JcDf99.com】 提供武动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欢迎注册收藏。